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文章閱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英語閱讀;文化背景;障礙;對策
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它既是英語學習的內容,也是英語學習的手段。然而,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之間雙向的思想交流。理解和解碼是閱讀過程中的兩大任務。我們通常認為掌握好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了。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閱讀一些既無詞匯障礙又無語法障礙的句子或段落時也常常不能準確理解和解碼,甚至作出大相徑庭的解釋。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這是因為學生缺乏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每一種社會文化的交流都擁有各自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風俗和生活方式。沒有足夠的文化背景知識,讀者就無法理解篇章的深層含義。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影響要大于語言知識。
一、文化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的影響
文化背景知識是指外語國家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社會制度等各個方面的概貌以及社會背景、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社會傳統等知識的總和。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聚焦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形式,忽視了這些文化背景知識對閱讀的影響,以至于造成學生在閱讀理解上的失敗。下面以高考閱讀理解為例進行說明。
2011年高考英語(山東卷)A篇文章介紹了劇作家Arthur Miller 和他最有名的作品Death of a Salesman《推銷員之死》。這位作家出生于美國紐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三十年代初美國經濟的大蕭條時期,他的父親破產,家里生計維艱。中學畢業后,米勒一邊打工一邊在密歇根大學新聞系和英文系學習,并開始創作劇本,其中《推銷員之死》是其最有影響的代表作,作者也被譽為20世紀良心的代表。如果了解作家及作品的這些文化背景,他的作品特點是針砭時弊、直言不諱,知道《推銷員之死》是抨擊美國社會體系的一個劇作,那么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這篇文章。
二、解決英語閱讀中文化背景障礙的對策
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豐富多彩,那么如何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呢?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
1.通過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教材內容多樣,體裁各異。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完整地補充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積累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意識,又可以保證其理解和交際的準確性。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Nelson Mandela這一單元時,我不僅向學生介紹南非殖民史這一重要文化背景,還介紹了Mandela卸任南非總統后仍然在為世界和平和人類尊嚴而不懈努力,他大力興辦學校,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這樣學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曼德拉的偉人精神。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善于發現文化現象與文化內涵,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有意識地增強對目的語的敏感度。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這一單元時,我讓學生系統收集中外的傳統節日及其風俗習慣,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制作手抄報并進行展出。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校生活,也使他們對英語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2.通過文學選閱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在我國高中采取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文學欣賞被列為選修系列之一。英美文學名著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權威的語言材料,又可以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當然,由于中學生英語詞匯量有限,對所學語言的國家的了解也不夠全面,閱讀文學作品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可以從一些經過改編的文學名著入手,采取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方式進行教學。筆者在教學實驗中選取《書蟲牛津英漢雙語讀物》作為文學選閱材料,這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為中小學生編寫的文學精品。我們通過讀前背景介紹,讀中和讀后的活動指導,大大激發了學生對英語文學閱讀的興趣,對英美國家的主要作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力提升了學生的語言和文化素養。
3.通過校本課程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校本課程是拓展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又一重要渠道。校本課程針對性強,更加符合本地學生實際。我校英語教研組設計開發了校本課程《英語國家概況》,向學生全面展示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地理、歷史、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概況,以及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的有關情況,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識。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出西方文化中較為突出的文化特征,或英美國家的政治體制、教育情況等,進行系統地專題介紹,以便學生更深地、更全面地了解英美文化。
4.通過課外活動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有益補充。我們有計劃地開展了影視欣賞、英語晚會、戲劇節等活動,增強了學生對英語及英語文化的感性認識。我們每學期組織學生觀賞依據名著改編的世界經典電影,如《百萬英鎊》《簡?愛》《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音樂之聲》等,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語。我們還組織了復活節、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等英語節活動,讓學生體驗西方的節日風俗習慣。我們舉辦英語劇表演,鼓勵學生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改編成話劇進行表演。這樣既能融合聽、說、讀、寫四種語言能力的鍛煉,又可以提升學生對作品中人物的認識和感受,進而起到加深他們對內容理解的作用。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曾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英語學習中會遇到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努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增進對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的了解。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擴大視野、提高領悟英語和運用英語的能力,還有助于他們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強世界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廖道勝.中國學生英語閱讀中的文化障礙[J].外語教學,2001(4):73-77.
[2]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一、精心設計題目,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些題目,題目設計應根據學生閱讀由淺入深的過程來設計。教師題目設計得得體、精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和閱讀的欲望,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對發展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閱讀
1.在導讀階段精心設計些題目,使學生高效投入到英語閱讀中。
根據閱讀課文材料,教師精心設計題目,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在閱讀的初始階段,即學生進行表層閱讀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設計些簡單的判斷正誤題或相對簡單的回答問題(如用YesorNo回答一般疑問句).鼓勵學生預測所要閱讀的內容,明確閱讀任務。并就閱讀材料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引發其閱讀興趣,并鼓勵學生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或上網搜索。讓學生在這類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學生對教師的閱讀材料背景介紹產生興趣,他們就能迅速進入高效閱讀狀態。因此,在閱讀教學的導入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先學”,學后學生在完成題目過程中有什么疑問,教師“后教”,使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
2.引導學生先泛讀,捕捉大意。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首先要使學生擺脫母語干擾,直接感知語群句意;其次要引導他們快速閱讀,擴大閱讀視幅面;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訓練閱讀速度,提高概述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猜詞悟意能力、推理歸納能力等,即在閱讀材料提供的紛繁復雜的語言環境中,抓住文章脈絡,掠過不必要知道的生詞或通過構詞法猜出某些生詞。例如,八下Unit8Topic3SectionB中的生詞cheongsam,backstage等詞就無關緊要,閱讀時可掠過。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生詞Tibetan,Korean是由Tibet,Korea變來的,catwalk是個合成詞,從而引導他們結合構詞法和文章內容猜出這些詞的意思。這樣,通過快速閱讀,捕捉文章大意。然后讓學生回答一些對表層意義的理解題:(1)Isthemodelinthecenterofthecatwalkwearingacheongsam?(2)Whatisthethirdmodelwearing?要求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時,不要看課文,以培養他們的識記和判斷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讓學生自己先讀先猜,然后根據自己理解回答問題,而教師在旁邊解答學生在閱讀和回答問題中有疑惑的地方,也很好地做到了“先學后教”,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3.引導學生精讀后,講解語言點,隨后設計整體理解性問題。
教師應有效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培養他們理解、掌握和應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使其通過靈活運用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模式,形成良好的語言思維定勢,培養語感。在這過程中,可讓學生四人一組,先來找出語言點,再分析理解語言點,然后叫幾個代表起來講出這些語言點,教師在旁邊進行補充,訂正,然后應用這些語言點做些當堂訓練,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應用語言知識。同時也很好地做到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隨著詞匯、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整體理解性問題,即更深層次的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在學生閱讀文章時,教師根據文章內容設計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正確使用閱讀策略。如在八下Unit7Topic2SectionC的教學中,在深層閱讀中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如:(1)Whatshouldyoudowhenyousitdownatthetable?(2)Whatshouldyoudowhenyoudrinktosomebody?要知道閱讀文章并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和獲取信息,而是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預測活動總是在進行著。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所讀文章進行預測的能力,如通過文章的標題預測文章內容、根據首句預測段落、根據開頭預測結尾等。整篇文章的主題就是通過主題句表現出來的。據統計,大約80%的主題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約20%不到是尾句,但也有時候是在段中。這些問題也是由學生先回答,主題句也是由學生先找,最后再進行講評,糾正。
4.啟發學生深讀全文,領悟內涵。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后,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剛才回答的深層理解的問題,對文章進行簡單的復述。教師也可再做些拓展,如讓學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意圖、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后果等,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這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讀通文章,還要引導他們深讀文章,使其發揮潛能,引起發散性思維,提高對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認識;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
三、在日常學習中鞏固加深常用的句型
在英語教學中,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學了幾年英語后,雖然有了一定的詞匯量,還要由教師逐句把課文譯成漢語,否則就不知其意;不少學生只會認讀課文,而對與課文難易程度相當的課外閱讀材料,則看不懂或者閱讀速度很慢;很多學生可以機械地背誦不少常用句型和語法規則,而不能靈活運用。針對這些情況,學生每學完某些句型后,我就根據記憶規律給學生提供含有這些句型結構的句子且難易程度與課文相當的短文、對話進行閱讀。這些短文、對話后的練習盡量圍繞相關句型結構特點設計,由學生先做,讓他們盡量多聯系前面的學習內容,最后教師再講解。這樣,這些常用句型就能按照記憶規律多次地以不同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識別常用句型的能力就會培養起來了。
四、提高句型識別能力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英語文學;鑒賞課;寫作能力;
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作品賞析能力是《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學校開設英語文學鑒賞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美文欣賞、英語寫作的能力,了解美國文學寫作的方法和基本知識。經過對英美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功底,提高人文素質水平,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學和文化特點。英語文學中的立意充滿內涵,有著豐富的哲理,是學生培養深厚的外國文學修養和鍛煉扎實的文字功底的重要方法,厚積薄發,寫作能力才能夠穩步的提升。通過開設英語文學鑒賞課證明,通過大量的積累閱讀和欣賞英語文學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西方文化,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寫作提供豐富的文學材料。
一、英語文學鑒賞課程要點分析
1.重視文學作品的選擇
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校課程資源的配置,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閱讀和賞析。英語文學作品的選擇要具備一定的哲理,見解獨到、思想內容豐富、令人深思的文章,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學品位;同時文章需要具有真情實感,是積極向上的英文作品;作品形式上還需要有創新、構思巧妙,通過教師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學到寫作方法,提高自身寫作水平,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運用英語語言的水平。
2.注重英語文學作品的積累
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和賞析英語文學作品不斷積累單詞量,積累英語名言警句和英語成語,背誦英文作品中的精彩段落、優美詞句,通過大量的閱讀和賞析不斷積累文學素材,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在英語文學鑒賞課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理解英美文化的精華,感悟和體會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感受文學作者的智慧,通過不斷積累,耳濡目染,通過語言材料的不斷積累,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文學的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運用能力。
3.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學生要反復閱讀文學作品,仔細分析文章的內涵,認真研究作者表達的情感,通過對英語文學的鑒賞,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感染和熏陶,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學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陶冶情操,發揚文學作品中積極的價值觀和精神取向。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多角度、全面地掌握英語文學作品中的精彩段落,作為寫作素材的儲備。同時,指導學生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練筆,寫文學評論,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英語文學鑒賞課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
1.將英語文學鑒賞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課程
學校需要充分重視英語文學鑒賞課,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教學課程進行課程安排。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結合教材,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和賞析英語文學作品,通過寫文學作品賞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制訂詳細的閱讀計劃,讓學生背誦和理解英語文學作品,組織課堂讀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和賞析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西方文學產生興趣,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教材,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總結英語文學學習經驗,使得學生不斷積累英語文學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2.撰寫外國文學讀書報告
每堂英語文學鑒賞課結束后,教師安排學生撰寫讀書報告來加深對英語文學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通過自主的撰寫讀書報告,對英語文學進行歸納和總結,發現文章的內涵,養成善于思索的習慣,對文章構思分析嚴謹,表達方法正確,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熟悉英語文學,能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教師通過了解學生讀書報告的寫作情況,也能夠了解到學生對英語文學的掌握情況,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英語文學鑒賞感興趣,才能夠主動去研究英語文學作品,積極地做好老師安排的各項作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比如,開展英語文學作品鑒賞討論、撰寫英語文章比賽、組織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英語文學鑒賞之中,感受英語文學鑒賞課的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學鑒賞課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積累英語文學素材,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英語文學鑒賞課是學生積累單詞量,掌握英語語法和短語的重要課程,學生通過不斷的積累素材,將增加閱讀量和寫閱讀報告相結合,學會運用英語文學中的單詞、語法和短語,才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和表達水平。
參考文獻:
[1]龍協濤.文學閱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摘要】科普英語是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中難度較大的一種素材。因此,教師應在閱讀理解教學環節增加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讓學生在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英語閱讀技巧的同時,開闊科學視野,形成科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 科普英語 閱讀拓展
科普英語讀物中隱藏著深奧的科學知識和抽象的邏輯思維,再加上閱讀過程中出現的許多生僻專業術語和學科特有的詞語與語句,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增加了學生閱讀的障礙,致使科普英語成為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的難點之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出了科普英語教學的策略,即在閱讀理解教學環節中增加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從而讓學生在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英語閱讀技巧的基礎上,達到開闊科學視野,形成科學素養的目的。
一、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的內涵
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是指在英語教材之外,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心理等特點選擇一些語言精練、視角獨特的優秀科普英語文章,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一種閱讀教學活動。其實質是通過科普英語拓展訓練,滿足青少年旺盛求知欲與探索心,豐富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內容,同時,有效增加學生的科學知識積累、熟練英語閱讀方法、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功能。因此,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增加科普英語閱讀內容,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英語學習內容與科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二、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存在的誤區及原因分析
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往往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進行講解,并通過閱讀理解練習,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然而,在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中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并且產生許多誤區。
深入分析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其主要原因是科普英Z閱讀詞匯生僻,術語眾多,如果科普英語閱讀訓練中過于強調一字一句的語意,教師和學生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把科普英語閱讀當做科學知識普及課來組織教學,則會出現教學目標的偏頗。以《Robots》教學為例,文中提到Robotics i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robots. Stories of artificial helpers and attempts to create them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the basis of much science ficti。如果采用傳統閱讀模式,Robotics、application、ficti等詞匯成為了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攔路虎,生僻單詞量過度,超出了高中學生詞匯掌握的范圍,并且句型比較復雜,致使詞句難度加大,更為重要的是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識,這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致使科普英語閱讀拓展教學效果不佳。
三、高中英語科普閱讀拓展教學策略
1.從學生最近發展區選擇拓展閱讀素材。針對科普英語文章語意深奧,單詞較多,語句結構也比較復雜的情況,教師在組織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時,應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科普英語文章,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抵觸情緒,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同時,選材也要結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興趣所在,選擇高中生感興趣的主題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筆者在學習《The Solar System’s Biggest Junkyard》一文中,選擇了如下科普閱讀素材:
Higher than the highest clouds but much closer than the moon,the bulk of the junkyard stretches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to 20,000 miles overhead. There are tens of millions of pieces of rubbish there. Some of the pieces are rocks and dust from passing comets,but most of them are manmade. Most of the junk comes from large satellites and rockets that fell apart after they stopped working. Together,all the space junk would weigh about 11 million pounds on Earth,or more than 3,000 cars. 顯然,這篇科普閱讀素材與教學文章相當,難度適中,而且都是與天文知識相關的文章,兩篇文章的詞匯相互使用,學生可以在閱讀時溫習課堂教學內容。
2.介紹中文背景資料降低閱讀難度系數??破沼⒄Z文章專業術語與語句獨特,有比較嚴謹的邏輯思維與深奧科學知識,閱讀難度要超過普通敘事文章。因此,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與降低訓練難度,在選擇好相關主題的科普英語文章后,可以收集一部分相關內容的中文文章作為輔助材料,介紹背景知識,有利于學生在英語閱讀訓練的時候做到知識的遷移,提取有用的科學信息。
例如在介紹《Vending machinges》時,筆者收集了自動售貨機的起源、它的內部結構與工作原理的相關說明文字和圖片,以及日韓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普及應用的現狀,把這些材料在閱讀拓展訓練時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動售貨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這樣在閱讀這篇科普說明文的時候:Vending machines sell many different type of items,such as cold drinks like soda,hot drinks like coffee,candy,tickets,newspaper,and order types of small things.因為學生事先了解了自動售貨機的背景資料,看到這樣的文字后,
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中文背景材料,領略作者的內心態度與寫作意圖,大致了解自動售貨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而不必舍本逐末,拘泥于一字一句落實,學生很快就能夠獲得文章的基本含義。
3.采取分組合作學習的訓練組織形式。作為高中英語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不僅選擇材料上具有靈活性,而且在教學組織形式上也可以不必拘泥與傳統教學形式。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分組合作的學習形式進行訓練。例如,在《Robots》課程學習時,首先筆者按照就近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圍繞閱讀材料,查找相關的科普資料,討論句子的含義與文章的內涵。其次,教師將課文內容制成投影圖片,在放投影圖片的同時,通過問題的形式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如Robots can also do much housework makeyour beds,clean floordo me washing soon.Do you want one yourfamily?Why?并通過隨機提問、組內其他成員補充的方式完成學習訓練任務。顯然,這種合作學習的訓練組織形式學習氛圍更加自由,討論更加激烈,有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科普英語拓展閱讀的過程既是領略作者內心態度與寫作意圖的過程,也是學生在大致了解語句、語段含義來把握全文的科學內涵和邏輯關系的過程。在高中科普英語閱讀拓展訓練中,除注重從學生最近發展區選擇拓展閱讀材料,收集相關科普資料降低閱讀難度系數,運用分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訓練組織形式等有效閱讀教學策略外,還應注重閱讀策略的應用,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科普英語文章的閱讀中,既學到大量有趣的科普知識,又學習了大量英語詞匯與語法結構,從而開闊科學視野,形成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教學構架
根據高中英語教學的新課標導向,英語教育越來越突出學生思維的培養。而英語文學閱讀正好迎合高中英語教育的思維培養需求,二者的結合更加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1英語文學型思維閱讀的特點
(1)英語文學名著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獨具特色的風格、精致詼諧的語言吸引著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英語文學名著,可以使學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展思維、開闊眼界、增加閱歷的同時,提高英語閱讀能力。(2)閱讀是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有效渠道。名著閱讀則是集中代表了某個時期某種文化歷史的精華。英語文學名著閱讀為高中生建立了了解英國歷史、文化、風俗、社會的橋梁,并且文學名著經過歲月的打磨,其中的詞句值得品味及學習。(3)英語文學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積累詞匯、研習語法,對于高中英語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與此同時,英語閱讀中,邏輯思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復雜的語法、陌生的詞匯都是學生閱讀的障礙。文學名著的書寫蘊含著邏輯關系,在潛移默化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核心素養。
2高中英語思維型文學閱讀的四個層次
第一層,了解文本信息。英語文學閱讀學習的首要任務是了解文本,理解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情感。陌生詞匯是閱讀的一大障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單詞構詞法猜測詞義,幫助文本的理解,并且注意平時閱讀的詞匯積累。例如,閱讀文章AnUncomfortableBed時,生詞較多,如:princely,distrust,restless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游戲的方式猜測單詞詞義,鼓勵學生討論對文章的理解,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思維導圖,如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物性格及隱藏信息,并且讓學生模仿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以學生為主,對英語文學閱讀加以深入分析。例如,在學習OliverWantsMore時,文中涉及workhouse的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workhouse進行了解,進而豐富主人公Oliver的生活時代背景,也更加容易理解其PleaseSir,Iwantsomemore情感狀態,了解到workhouse并非想象中那樣美好,其影射的是更加悲慘的世界。另外,小說的標題值得品味,以EarlyAutumn為例,這個標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例如:S1:Thisisagoodtitleforearlyautumnasatitle,whichisahinttotheprotagonistofthearticle,suggestingthatMarieandBillarenolongeryoung,andthattheirgradehasenteredthefalloflife.Theyhavetheirownfam-iliesandlives,sayingtheirlovehasbeenunabletocontin-ue.S2:Thearticletakes“earlyautumn”asahint.Au-tumnisatransitionalseasonbetweensummerandwinter,whichrepresentsmaturityandchange.Inthisalternatesea-son,MarieandBillmeetagain,andformanyyearsnochangehasbeenmade.BillisnolongerinlovewithMa-rie.Theatmosphereofthestorybecomeschillywiththeautumnwind,andthehumanfigureisinlovewiththestranger.第三層次,建立批判性的閱讀思維。閱讀是思維延伸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文本與作者實現溝通。作者的思維意識、觀點態度蘊含在作品中,學生在閱讀時應該建立自己的邏輯思維過程,擁有自己的觀點態度,這就需要學生具有批判性的閱讀思維。例如在閱讀KingLear時,引導學生判斷HowdidKingLear’stragedycomeabout?學生的批判性的回答是Ithinkit’simportantthattheCordeliadoesn’texpressloveforLear.Thekingheardthewordsofhisbeloveddaughterverysadandpainful,sokingLeardroveouthisdaughter.Therearemanywaystoexpresslove,obviouslyCordelia’sexpressionisproblemat-ic.第四層,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思維、想象思維。英語閱讀僅僅靠課堂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適宜的英語文學作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并且注重讀寫結合,讓學生模仿寫一些小的片段或者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作,激勵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新思維。推薦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者推薦學生閱讀類似的文學作品,亦或是在閱讀完篇章節選推薦學生閱讀原著。例如閱讀完TheOpenWindow后,可以閱讀薩基的其他文學作品;學習EarlyAutumn后,推薦學生閱讀曼斯菲爾德的Adillpickle;閱讀KingLear后,推薦學生閱讀李爾王的原著。
3高中英語思維型文學閱讀的構架
(1)英語閱讀課堂設計滲透文化與文學英語文學閱讀的精髓在于品味異域文化,拓展視野,增加閱讀興趣。教師在課堂設計中應注重文化的滲透,不應單純專注于閱讀能力的提高,英語語法、詞句的學習,還應該通過有效的課堂設計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2)以學生為本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思維型英語文學閱讀也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充分揣摩文學作品中作者的思維,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在課堂中引用不同風格、題材的文學作品,增加學生的閱讀儲備。(3)培養閱讀習慣,制定閱讀計劃,增加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課堂知識為英語閱讀打開大門,而良好的閱讀計劃、閱讀習慣才是通向閱讀的道路。教師應設置有針對性、個體化的閱讀計劃,使得閱讀成為一種樂趣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讓學生主動地參加到英語閱讀中來??梢远ㄆ谂e辦閱讀競賽活動,以督促學生堅持閱讀。(4)鼓勵創新,建立思維認知鼓勵學生對文學作品閱讀持有不同的觀點,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建立及發展,鼓勵學生創新,積極拓展思維空間,建立有效的思維認知體系。關注閱讀不僅僅是閱讀,是跟隨文學作品思維的過程,不斷完善學生思維的過程。
4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文學閱讀與思維型的結合對于高中英語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英語語言學習融合文化學習為語言學習及閱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高中英語思維型文學閱讀的構架使得學生的閱讀及思維實現了雙重提高。
參考文獻
[1]陳英和.認知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崔曉芬.新課程背景下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6):92.
[3]顧敏.融入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4(5).
[4]何卉玲.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的策略探究[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4(7).
[5]王學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新課程•中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