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孝順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輕輕的合上書,雖然我不知道作者此時的感受,但作者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這不都是描寫時間的名言么?可想而知,時間對我們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在課堂上學到多少知識呀!我們還可以用這些時間去孝順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的親人.
同學們,我們一定不要讓時間的大海咆哮的奔走!我們要不放走任何時間,多學本領,多學知識.我們是祖國的未來.
如果有不愛惜時間的壞毛病,快改掉吧!
會同縣二完小五年級 王藝菲
這是一則漫畫類材料作文。漫畫因為自身的隱喻性增加了審題的難度,但是由于其形象性,使聯想和想象有了生動的形象依據,再加上題目中的提示語,從而降低了作文審題、構思的難度。因此,漫畫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撥開迷霧”就可以見到“真容”。
我們分析立意時,首先要理解漫畫的內容。老爸給小費讓女兒買醬油,結果女兒問是要特快還是普快;如果要特快的話,還需要再加兩元小費,讓老爸很是錯愕。
從老爸的角度來說,意在培養孩子參與家務的能力,施行獎勵機制;但是女兒更“先進”,根據速度的快慢適時加價。從女兒的角度,根據市場經濟,根據需求施行市場調節,金錢就是衡量的手段。所以作文立意可從兩個角度進行:
1.從父親的角度:培養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習慣,合理使用金錢等獎勵手段;學會賞識和獎勵;切忌使孩子形成狹隘的金錢觀。
2.從女兒的角度:自覺參與家務勞動,體會親情,孝敬父母;勞動價值觀念的可取之處;分擔;家庭責任。
佳作展示一
莫讓人心荒蕪
劉 晴
凱洛夫說:“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必須借助于教育和教養才能達到。”誠然,塑造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莫過于家庭教育。然而,漫畫中父親要孩子購買醬油,孩子竟以“特快”為由要求加“郵費”。
是孩子太勢利,還是家庭教育有“黑洞”?人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孩子本身如泥,成形在于外界給予他的力量。所以究其本質,應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社會發展的偏軌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
尊重父母本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自然更是理所應當的。然而,在社會經濟大發展、傳統文化傳承出現斷層的現在,家庭教育的偏軌導致了孩子成長軌跡的彎曲。父母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認為父母的愛理所當然。究其原因,是家長本身給孩子以唯利是圖、唯“我”主義的思想影響。
試想,如果漫畫中的父親從小就教育孩子無私奉獻、學會擔當,那么孩子在對待父母時定會以禮相待,以情相報,更不會出現這“要小費”的荒誕一幕。如果當前的家庭教育都是如此,孩子的下一代教育也會如此,想必未淼娜死嗝媼俚牟喚黿鍪搶益爭奪的問題,更會引起個人心理荒漠現象的發生,輕則冷漠不仁,重則爭端不斷,戰爭頻發,人心淡漠。
因此作為家長,應當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思考該如何把孩子塑造成棟梁之材。其實關于關愛教育有很好的范本,如在“100元窮游”父子身上就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身為陜西戶外運動名人的爸爸,帶著有一些戶外經驗的兒子,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來給孩子精神世界的發育和建設以應有的關心與幫助。每個孩子都是單純的,家長是他們成長的引領者。過度保護只會折斷他們的雙翼,而無法幫他們展翅翱翔。
人不能只有利益與自我,更應有美德,追求崇高。正如但丁所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人類與走獸最大的區別在于,人類不是毫無感情地索取,而是心存感恩。
因此家庭教育應當摒棄不良思想,以關愛、知識、道德引導孩子,讓孩子的心不再荒蕪。
模擬評分
基礎等級:本文材料豐富,觀點有啟發作用。文章開篇從名人名言切入,巧妙運用凱洛夫的名言引出論點,并作為理論論據論證論點。而在論證過程當中又能成功地結合新聞材料層層深入地展開分析,從多個角度論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結合但丁的名言重申觀點,升華主旨。故本項評38分。
發展等級:本文的觀點立足于材料,層層深入,并最終聯系現實生活,給予人以教育的啟迪。故本項評18分。
綜合以上亮點,該作文最后得分:基礎等級38分+發展等級18分=56分。
佳作展示二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徐珊珊
哈欽斯有言:“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孝順父母、助人為樂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漫畫中的父親請孩子幫忙,孩子卻索要勞務費,可見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會孩子從心底里去孝順父母、助人為樂,而這正是問題的實質所在。
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我們不能只崇尚多元文化,而丟了中華文明之根基。古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歷來講究“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以恩報德,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人之美德。而自私、驕縱,只知道索取,不愿付出,以自我為中心、冷漠終將扭曲人格。
這幅漫畫中,一個小孩子因幫家長做事而理直氣壯地索要勞務費,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深思:我們的教育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據報道,天津市曾有一些幼兒園為改變獨生子女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開展過“感恩教育”。老師們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點給孩子們布置了各種形式的“愛心作業”,比如:對照料自己的父母和老師道謝,幫助父母做家務,為爺爺奶奶服務等。幼兒園吃午飯前,一個個天真的孩子張著稚嫩的小嘴念:“感謝父母養育我”“感謝老師照顧我”“感謝做飯的廚師”“感謝陽光和空氣”……他們虔誠認真的樣子甚是可愛。
曾有人言:“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等待他們的一定是悲劇。”可想而知,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質的回報的。當父母干活累了,孩子主動去為其擦汗;當父母生病時,孩子到床前端水送藥。一旦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家長應該重視每一件小事,及時幫助孩子修正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正確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模擬評分
基礎等級:在論證中,文章由面及點,條分縷析,逐層展開論述,讓人信服。在表達方面,句式靈活,感情真摯。文章融議論、抒情于一體,言辭懇切,啟人深思。故本項評38分。
2010年10月10日上午,市區馬園新村里熱鬧非凡,62歲老人趙忠東在村里開辦了一個“勵志館”,供所有人免費參觀,宣傳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成功人士的勵志事跡,激勵人們勵志自強,積極進取。譙城區北辰小學的數百名學生成了該館的第一批參觀者,開館活動豐富多彩,也吸引了許多村民前去觀看。
為10位長壽老人集體慶生
當天上午,在勵志館的開館活動現場,10位老人坐成一排,正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美味的蛋糕,這是趙忠東正在組織村民為他們集體慶祝生日,據介紹,這些老人年齡最大的103歲,最小的也已80高齡。
103歲老人謝丁氏身穿紅色薄襖,頭戴生日帽,一副老壽星的樣子。“甜嗎?”“甜,好吃!”老人嚼著蛋糕滿意地回答,口齒非常清晰。謝丁氏的兒媳王貴云說,老人的生日在農歷十月,現在有那么多人為她提前慶生,老人非常高興。
趙忠東認為,百善孝為先,為老人舉辦集體賀壽活動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祝壽本身,更在于以自身的行為倡導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的社會風尚,而這也是勵志館內的宣傳內容之一。
此外,孩子們還為老人獻上了壽桃,老人們作為剪彩嘉賓為勵志館開館剪彩。
情歸故里圓30年公益夢
62歲的趙忠東是市區馬園新村人,他原是安徽蚌埠市柴油機械廠的一名技術員,如今落葉歸根,退休后的他選擇回到了家鄉亳州,而他回到家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辦勵志館,圓自己30年的公益夢。
趙忠東說,他許多年來一直注意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成功人士的勵志事跡,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創辦一個勵志館,將昂揚向上的精神永遠發揚下去。
“我創辦勵志館的宗旨就是以至理名言、勵志經典和英雄勞模、成功人士、慈善家的故事,激勵一代代的人們,努力學習、勵志自強、遵紀守法、尊老愛幼,為鑄魂育才打好根基。”趙忠東說,這個勵志館是純公益慈善性的,永久供所有人免費參觀。
400余名學生參觀勵志館
在趙忠東的勵志館,四個約三十平米的展廳內分勵志、慈善、誠信、孝道、小漫畫大哲理等幾大類,整理粘貼了各大平面媒體的新聞報道。
“看,這個小孩才12歲就失去了爸爸,她幫助媽媽承擔了家里所有的家務,還自己撿廢品湊學費”,勵志館里一位小學生指著墻上粘貼的報紙,向身邊的同學介紹自己最為感動的勵志故事。
亳州市譙城區北辰小學的400余名學生在校長何濤的帶領下參觀了勵志館。何濤說,勵志館為廣大青少年創造了學習的機會,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而趙老先生年過半百,但人老志堅,他就是大家活生生的榜樣。
將勵志事業進行到底
“這東西我收藏30多年了。”活動中,許多村民圍在勵志館門前欣賞著一枚枚古老的紀念章。而兩塊大大的長方形黃布上綴滿了各式各樣的紀念章,這些都是趙忠東的藏品。
“我收藏的東西還有很多,大部分都是解放前的,光紀念章就有1000多個,但是由于勵志館剛成立,設備不齊全,館內空間也有限,所以大部分都沒有拿來。”趙忠東說,他會陸續將自己的藏品放到勵志館里,通過這些古老的藏品時刻提醒人們不忘革命精神,奮發向上。
趙忠東說,勵志館現在的布展室是借用村民的,首次開館對外開放三天,等有了固定展室將在每個節假日里開放。“等了那么多年終于把這個勵志館開起來了,我一定會堅持把這項事業繼續下去的”,趙忠東說。
“勵志老人”申請捐獻遺體
2010年11月24日,這位開辦勵志館的62歲老人趙忠東,來到市紅十字會,決定在逝后自愿捐獻自己的遺體。當日下午3點,在市紅十字會,在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申請登記表上莊嚴地簽下了自己的姓名。“我把我所有的器官都捐獻出去,希望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用于醫學教育和研究”,趙忠東笑著說。
“我在十幾年前就有了逝后捐獻遺體的想法,后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了解到遺體捐獻的相關宣傳和信息后,對生命的意義更有了全新的認識。”趙忠東說,他第一次說出要捐獻遺體的想法時,家人都很反對,特別是他的兒子,因為兒子認為答應父親這樣做就是不孝,可是趙忠東認為,與其死后火化成灰,不如把身體有用的東西留給他人,這是生命另一種意義上的延續,也是對他人無私的幫助,逝去也能成就奉獻。
“我對兒子說,這是我生命中最后的愿望,他能幫我實現愿望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了。”趙忠東說,退休后他一直在從事公益事業,他希望能竭盡所能去奉獻社會。
亳州市紅十字會辦公室主任楊銘章說,趙忠東老人是自2005年我市紅十字會成立以來進行遺體捐獻申請的第七人。“隨著社會的發展,遺體捐贈在一些人心中不再是禁忌,遺體捐贈工作得以迅速開展主要歸功于人們觀念的改變,對捐獻遺體有了更為科學和客觀的認識”。
趙忠東被推選為“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候選人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那就是得到和滿足。幸福是溫馨的禮物,幸福是綠色的生活,幸福是林間的小路,幸福是遠離塵囂的凈土,幸福是自由的跳躍,幸福是不經意之間的感動,幸福是手中的希望,幸福是開滿鮮花的原野,幸福是知識的啟航,幸福是一生的信仰,幸福是充足的食物,幸福是用心的傾聽,幸福也是真誠的分享,幸福是自己的感覺,幸福是勇于攀登,幸福是獨立的夢想,幸福是下一步的欲望,幸福是朋友的關懷,幸福是遠遠拿不到的一手好牌……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
在我看來,幸福就是充實又閑適。物質和精神上都很富有,精神上的富有非常重要的是要有成就感,得到認同,受到尊崇。所謂閑適就是沒有外在的壓力和內在的緊張,沒有恐懼、忐忑不安,能夠從容面對生活,能夠自主支配生活。
與人分享是幸福的,被人理解是幸福的;愛上一個人是幸福的,被人關愛也是幸福的;有家人的叮嚀是幸福的,有朋友的牽掛是幸福的;有健在的父母要你去孝順是幸福的,有家中待哺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做一個幸福的人,不需要有英俊的外表和嬌媚的容顏,但是他(她)自然樸實,樂觀自信,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