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短篇英語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順利地進入了作文比賽的決賽中,想到這里,心中頓時涌出一股得意,我為此感到自豪。
下個星期二,英語就要初賽了,對于進入決賽。我沒太大的把握。我連演講稿都讀得不熟,更別說語音語調了。
我開始嘗試寫一些短篇故事,這些都是我所經歷過的,所以不會太假。之所以寫短篇故事,不僅是因為我的作文水平有限,而且我也沒有一種堅持到底的毅力。
我把寫有故事的本子放在抽屜的最低下,我不喜歡別人對我評頭論足,但我可以把我的青春記錄在我的本子里。
【關鍵詞】高三 英語 復習 知識結構 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22
高中英語在高三階段是最后的復習時期,很多知識點都已經掌握講解清楚,學生的知識結構基本建立,需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使學生的知識進行進一步內化,借助于應用和鞏固,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在高三復習時期,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巨大作用。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復習技巧,應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使學生通過有效的復習方法和手段,自覺建構完整、體系化的知識,提高英語整體素質,準備應考。那么,教師具體該如何指導學生高效復習迎考呢?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總結,談一下具體教學方法和關鍵點。
一、指導學生建構知識結構,理清高中知識脈絡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十分強調學科的知識結構,他認為,教授學科知識,實際上就是教授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也就是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則、方法、概念等。他認為,只有指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結構之后,學習才能夠具體化、系統化,學生的思路才清晰。而正好,高三考試,就是考查整個高中階段的知識,學生必須對英語學科有全面的認知與了解,掌握基本概念,這樣復習起來才得心應手,不至于無從下手或者產生混亂感。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幫助學生建構清晰的知識結構。
(一)呈現視覺化的知識脈絡,注意把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比較
依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學生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和信息都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的教學形式,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通過變化的視覺形式轉變,使學生的復習過程產生愉悅輕松感,促進學習效果。英語教師可以通過PPT或者電子文檔的形式,把知識進行系統化、分層化,但不要直接讓學生記憶,而是把知識以填空或者問答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問題的解決。通過視覺的信息,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例如,教師把關于which,what,where,when等疑問代詞的使用集中制作選擇題或者填空題,讓學生小組競賽,共同討論,以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講解,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系統清晰化,及時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的答案和分析進行評價,促進知識結構的一體化。
建構知識結構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就是防止相似知識點的混淆問題。教師要注意對一些容易發生理解誤差的知識加強講解,進行專門性的訓練,使學生快速辨析知識,促進知識結構的網絡化和準確性。例如,動詞的過去完成時和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這些使用學生經常難以區分,究竟該使用哪一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列舉例子,對這三個知識點進行辨別。例如,我過去學習英語;我已經學習英語三年了;我正在學習英語。教師先以幻燈片的形式為學生呈現語境與問題,學習自覺翻譯仿寫,然后教師對三種用法進行辨析指導,最后學生明確使用要求。
(二)組織學生做學習筆記,自覺內化知識,進行生成性學習
建構清晰完善的知識結構,需要學生自覺主動進行知識的理解與生成,邁克爾曾經將知識的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其中認知策略中,就指出學生要學會自覺對知識進行精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對知識意義的記憶。精加工策略中的記筆記是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例如,高三復習時期,筆記的記錄需要分類進行,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會做筆記,還要嚴格要求,及時檢查評定,培養學生良好的記筆記習慣。比如,至少需要一本重點知識積累本,一本錯題整理本,一本寫作訓練與總結本。對于重點的知識,要求學生把題干和知識的運用方式與要求都記錄下來;對比較容易理解、此重點的知識,只需要記錄相關的概念和依據就可以。使學生寫筆記的時候,思路清晰,抓住主要的地方,快速進行知識系統化,建立知識結構。在記筆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生成性學習。也就是,組織學生自覺進行知識的再現,把自己掌握的知識點以新的語境和方式呈現出來,建立新的圖像或者結構,增進知識理解的深度。
二、組織學生開展寫作訓練,提高作文創作水平
高三復習,英語學科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英語作文的寫作練習。高三考試,英語作文分為兩個主要的文體形式。一是,信件類的短篇寫作。比如,要求學生針對一個朋友的來信寫回信,或者針對一次旅行、一次體驗進行記錄,對社會上某一種現象進行評價。二是,看圖寫作。圖文類作文寫作,最近幾年都比較關注社會上的一些實際現象,考查學生的社會敏感度和觀察表達能力,一般都需要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評價,或者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措施等。總而言之,作文寫作可以說是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那么教師如何組織學生有效進行寫作復習訓練呢?
(一)以教材為主,熟練運用教材語言和句式,展開寫作實踐
寫作練習的基礎在于教材的掌握,高中英語課本和教材中有很多經典優秀的句式和例句。教師在寫作練習的時候,多啟發學生自覺改寫教材的句子,創造性轉化句式結構。例如,教師先針對某單元的重點句式進行講解學習,之后設計專門的作文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際運用。
(二)通過課外閱讀,積累作文創作語言,進行寫作訓練
寫作訓練不能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是以教材為基礎,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提高。教師鼓勵學生自覺閱讀課外書籍,比如英語報紙、刊物、書籍、故事等,使學生積累寫作的語言。啟發學生自覺確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自我訓練,在日常學習中提升作文寫作技能。
(三)設計生活化、真實的作文創作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寫作思維水平
其實,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出錯誤是種非常自然的現象。但是,能使他們努力改正自己認知上的和使用上的錯誤,對其知識和能力的進步與提高來說,其意義更大,畢竟,在高考英語試卷中,寫作分值占到25分。通過長期教學實踐和探討,我逐漸認識到,學生在寫作時,能否避免出錯或少出錯,關鍵還是在教師。在于教師能否耐心地、認真細致地去研究學生的每個錯誤;在于教師能否掌握學生為什么常出這樣或那樣錯誤;在于教師能否對癥下藥,找出相應的有效改正方法。
下邊就我教高一時,針對解決這一長期存在問題的探討、分析,以及采取的一些有成效轉變手段,作一簡明論證。
首先,我讓學生練習用簡單句造句。然后對學生寫作中所犯的形形錯誤,粗略歸納為兩大類。
第一類:英語簡單句排序錯誤。
I by bus go home.
My father’s bus broke on home way.
I on foot go to school.
This noon I with my classmate in our class ate lunch.
二、時態錯誤 例:
1.He said he has a good holiday.
2.Some friends visit our school next week.
三、第三人稱單數與動詞不一致錯誤 例:
1.His twin brother study in the same class.
2.Tom prefer chemistry to physics.
四、名詞復數錯誤 例:
l.Some visitor visited our library and lab.
2.There are many kind of book in the library.
第二類:創造型或發揮型錯誤
一、He said happy.
二、The cake tasted well.
三、He isn’t work hard.
四、It rained strongly yesterday.
五、He ate some medicine today’s morning.
六、There have a big tree behind our school.
先看第一類錯誤。這些錯誤很明顯是受“母語”干擾的緣故,整個句子反映的是本族語的結構。例如學生經常犯的時態錯誤,總是忘記改寫動詞的形式,因為漢語就沒有動詞時態變化,有的只是時間狀語的變化。再如,In our school has a big playground.學生往往按照漢語的順序,一個字換一個字的去澤,忽視了中英文的語序并非完全一樣的概念。犯此類錯誤的另種原因,就是練得不夠,不能做到將正確形式脫口而出,信手拈來。甚至一般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動詞加‘s’這種語法現象,學生對此概念本已非常清楚,但仍屢屢一做題就錯,說明學生從明白到學會,到熟練掌握英語的特性,必須要經過一段訓練過程,也即要有足夠的操練。熟練掌握是練出來的,不是背會的,那種盲目地讓學生反反復復地背時態結構,是不明智的。
再看第二類錯誤。這類錯誤一如孩提學說話時出現的“錯誤”現象,意思能使你琢磨出來,只是用詞不當或不會章法。語言學習也是一種創作和發揮,當我們的學生要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又由于詞語不豐,一時確定不了如何表達時,他們就傾向創作了。所以在學生的作文里,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創作。例如,It is raining strongly.學生造句的用意,我們可以理解到,可在句子中究竟應該用什么詞來修飾雨呢?是big?是great?是heavy?是strong?是hard?等等,正是由于他們拿不準,所以便自己創造了。
按照上述這樣認真分析并查明原因后,我曾設想過多種改進措施,并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經過反復實踐和操練,終于使學生寫作中的錯誤現象大有改觀。多數學生從屢出錯轉變為偶出錯。現將我感到作用較大、收效突出的幾項措施,歸納如下:
一、高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練習寫作,我認為教師先不要急于讓學生成篇寫作,應在教師的控制下,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即讓學生先練句,再練段,最后練文。實際上,學生英語基礎弱,簡單句寫好是關鍵。
二、結合學生實際,在練習寫作前,可先介紹一些短篇名作,讓學生去背。通過背誦,讓學生慢慢領會英語語言特性,名作的字句結構特點,以及文章中的妙筆等。如此耳濡目染,時間一久,自己的思維、表達也會漸漸成習,這極有助于學生借鏡、模仿、脫口而出、信手拈來。在此基礎上,再自己造句、練段、成文,其效果會更佳。
三、學生交作業前,教師要先讓他們自查錯誤,或兩人一組交互檢查。我認為這既是一種指導法,也是一種督促力度。作用力強,印象深刻,效果也比教師包攬起來強的多。但開始時,一定要告訴學生檢查的要點,如主語和時態,不可求全。
四、教師在評閱學生作文時,不要急于替學生改錯,最好把錯處用線條劃出來,并提出鼓勵性意見或評語,讓學生自己去修改,去積極思維,去分辨。最后收上來,教師再批改。之后,學生再寫,直到合格。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 寫作 讀寫結合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許多學生感到用英語寫作很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讀得少,讀得淺,缺乏指導和訓練。閱讀能夠為寫作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而寫作有助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只有通過一定的閱讀和寫作的指導,并加強訓練,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現結合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做法來探討“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及如何通過培養閱讀來引領學生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一、初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現狀
1.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對待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些教師過于重視語言知識點的教學和訓練,忽視了對語篇的整體感知,偏離閱讀目的;有些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時缺少對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比如:略讀與細讀相結合,尋讀技巧、預測技巧、猜詞技巧等方法教師常常要求學生運用到閱讀之中,但具體如何在英語閱讀中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教師并沒有進行范例指導,造成閱讀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2.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當前英語作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普遍對英語寫作興趣缺失,初中階段沒有單獨開設英語寫作課程,而日常英語教學課時有限,寫作訓練費時較多,大部分教師會將對英語的寫作訓練放在課后,布置成作業。這樣就缺少對學生寫作的訓練指導,因此學生作文質量不高,寫作的真實性無法保證。另一方面,英語教師在對學生的寫作評價方式也只是教評價這種單一方式,很少將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忽視學生個體的縱向評價。
二、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
1.加強課內閱讀,積累寫作素材,以讀學寫。仁愛版初中英語每個單元的Section C都是閱讀課,教師在教學時,應精心挑選設計閱讀任務,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指導,引導學生對所學課文進行略讀、精讀等,理解文章中的事實性信息,領會文章的寫作意圖,語言運用,篇章結構等,賞析并總結文中的優美句子和常用句式,然后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類似話題的寫作。讓學生在語境、語篇中理解和感知語言形式學習,為寫作活動的開展積累素材,幫助學生實現從“讀”學 “寫”的過程。
比如:在學習仁愛英語七年級Unit 7 Topic 3 Section C時,在閱讀中設計任務如下:
(1) Skim the passage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設計意圖:讓學生首先通過略讀對課文有一個基本的、概括性的認識。)
(2) Scan the passage to get key inform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How old is Kangkang?2)Who came to celebrate his birthday?3)Did they like the party?
(設計意圖:進一步有目的的審讀,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事實性信息。)
(3) Read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hen underline the phrases of different activities .Find out the simple past tense of regular and irregular verbs.
Time
Place
Activities
Before the party: Kangkang’s parents: 1._______
Kangkang’s friends: 1._________ 2._________
At the party :Kangkang: 1._________ 2.________
Kangkang and friends: 1._________ 2._________
(設計意圖:細讀獲取細節信息,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匯、句式,訓練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在寫作環節設計任務如下: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your last birthday then write a short passage .
Time
Place
Activities
My parents: 1._________ 2._________ ……
My friends: 1._________ 2._________ ……
Myself: 1._________ 2._________ ……
(設計意圖:采用表格形式,讓學生先訓練已經學過的重點詞組,然后過渡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寫作。)
2.培養課外閱讀,拓展寫作思維,以讀引寫。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也可以選擇適當的課外閱讀材料作范文進行閱讀訓練,從而啟發學生的心靈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其英語學習的興趣。閱讀范文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要以提高學生寫作為目的,并為其構思文章的框架提供規范。
教師可通過網絡平臺推薦優秀英文讀物,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摘抄優美句子背誦。也可每周通過報紙、雜志來摘選2-3篇篇幅適中的美文張貼在教室的宣傳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分析,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善于講解和歸納有利于學生寫作的知識點、詞組、句型和英語習慣表達方式,啟發學生學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寫作技巧,鼓勵學生進行仿寫,續寫,縮寫等多種形式的短篇練習,即達到“以讀引寫”。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寫作創造條件。
3.利用學生作品閱讀,加強寫作交流,以讀評寫。閱讀并不僅限于課內外文章,利用學生的作品進行有效閱讀來指導他們寫作也是一種值得實踐的方式。教師如果能把學生的作品作為修改的范例與學生比較品析,結合每次作文訓練重點,選取較典型的文章作“鏡子”,引導學生有意識去閱讀,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
學生通過閱讀同學的作文,把好的句子和詞組摘錄下來,或者學生指出同學作品的典型錯誤,共同分析討論錯誤原因并改正。達到“以讀評寫”的目的,這種評價方式比傳統的教師單向有錯必糾要好得多。同學在閱讀分析中分享不同觀點,加強了他們的寫作交流,通過以讀評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積極嘗試創新。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們要根據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以新課標為導向,合理設計閱讀與寫作教學環節,加強課內閱讀技能方面的訓練,努力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渠道,挖掘學生作品的閱讀價值,鼓勵學生們多讀、多背、多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師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寫作習慣,有意識地訓練他們把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寫作”,以利于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周莉.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模式促進有效寫作教學的探討[J].課程?教材?改革,2011.
初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應是同步的,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我們可以把學習和習得有機地結合起來,盡量加大語言信息刺激量,創設良好的語境,在搞好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訓練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聽說能力的培養,在交際中學習英語。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聽的練習
在四會能力當中,聽力排在首位,聽是掌握英語的必由之路。聽是在聽的練習里培養起來的,對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與傳統的單純教授字母不同,我根據字母和音標在外型上相似的特點,在教授字母的同時也對比著教授一些簡單的音標,在這里就需要仔細聽來辨別是字母還是音標,或者通過聽寫的方式去區別書寫相似或讀音相似的字母或音標。這個階段的訓練使得學生能熟練地掌握26個字母以及在預習新單詞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去嘗試發音。為將來深入地進行聽力理解單詞、短語、句子甚至短文、對話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其次,在單詞、短語的聽力訓練上,采取的是練習與游戲相結合的方法。起初從較短篇幅且有錄音的課文下手。在講解課文之前,告訴學生事先不要閱讀課文,并且課堂上不要打開課本。在放錄音之前針對課文內容提幾個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在聽錄音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并思考回答問題。隨著能力的增強,可以適當地挑選難度和長度皆有提高的課文。
二、在聽的基礎上展開說的練習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最缺乏的就是語言環境,最大的優勢就是學生膽大,有強烈的模仿力。在教學中,揚長補短。針對敢于開口、敢于模仿,還有興奮、好奇,想躍躍欲試的心理,要求他們課堂上說,課后也要說,學以致用;會用英語的用英語說,不會的中英文夾著說。現在學生們已善于自己設計語言環境,有時還把英語編成歌唱出來,在游戲中不自覺地就用上了英語。當然,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如何維持這個興趣是一個難題。點燃一、二個興趣的火種是很容易的,但點燃若干個火種并使興趣之火一直燃燒下去是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因此,在課堂上要不斷改變說的方式、增加說的內容、創造說的環境,時刻給學生新鮮感,使他們喜愛這門課程。眾所周知,語言來源于生活,學習語言的過程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也就是寓教于生活,因此,要求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說,課后也要說。
三、在聽、說的基礎上培養閱讀能力
為了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鞏固和擴展學生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可進行精讀教學。具體做法有:一是整句閱讀,利用上下文把握新詞和難句的意思。在閱讀當中遇到句子里出現的新詞或舊詞的新用法、新意義時,不要停留在這個詞上硬摳,要把句子讀完,從整句的意思或上下文來考慮和推測單詞的意義。二是利用詞的構成猜測詞的意思。三是如果通過上下文仍不能理解新詞的意思,那就應該借助字典的幫助了。四是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的語法結構復雜也是句子難以理解的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把句子的語法結構分析清楚,弄清哪是主語,哪是謂語等,句子也就好懂了。五是分析文章的結構,從文章中學習作文的寫法,明白文章的層次,抓住要點增長知識。六是在閱讀結束后,對所讀文章進行討論并發表看法,這樣有助于對課文的復習、理解、消化與記憶。七是老師答疑解難。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作用。精讀的材料大多選自于學生用書上難度較大的課文,這些課文在講授之前要求學生按照前六點預習課文,并嘗試回答課后問題。還有一部分材料從學生自己的習作中挑出,通過分析他人的習作,即可以找出別人的不足,又可以學習好的習作在結構上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