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術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參考文獻
[1] 方夢之.英語科技文體:范式與應用[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 陳玉清.金融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與掌握[J].福建金融,2003,(2).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78(2014)01-0026-04
引 言
縱觀近幾年有關科技翻譯的論文,很多文章的開頭都會用類似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交流不斷深化”等字眼來描述當今科技翻譯日益凸顯的重要性。作為研究文章,雖然不樂于過多地模仿與重復,但這種被高頻率使用的話語也反映出一個客觀事實:中國正在朝著科技強國邁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報告2010》(以下簡稱《報告》)一書中就有詳實的數據表明,中國目前不但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出版物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國,僅次于美國[1]。科技在外交界和民間的交流都將成為推動科技全球化的主力軍。因此,科學報告的翻譯也將越來越重要。
科學報告是對科技前沿和科學發展概況的描述,內容既包括硬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也包含軟科學領域的經濟和政策研究。科學報告術語來自各行各業,而且很多是伴著新技術新領域而生的新術語,大多數未被詞典收錄。術語翻譯一向是科技翻譯中的最難點,對其研究的成果也相對較少。從中國知網(CNKI)上看,專門研究術語的文章近十年有五百多篇,而研究術語翻譯的文章只有一百多篇,2008年前每年不足十篇,近五年逐漸遞增,2012年升至32篇,可以說明科技術語的翻譯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
一 科學報告術語的類型
術語是指各學科的專門用語,用來正確標記生產技術、科學、藝術、社會生活等各個專門領域中的事物、現象、特性、關系和過程。每一術語有嚴格規定的意義。它以明確定義的科學概念為基礎,具有單一的理性意義和感性色彩。它是描述和傳播科學概念、定義和規律的基本要素。近代以來,我國許多術語是通過翻譯提出的。翻譯術語要求符合科學性、系統性、專門性、單義性、國際性等原則[2]。
科學報告術語大致可分為硬科學領域術語和軟科學領域術語兩種,后者居多,術語范圍幾乎覆蓋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兩種術語的構成方法均采用了傳統的新詞造詞法,如舊詞新用、拼綴、合成、原創等。存在形式分為:單詞式,如blockbuster(拳頭產品);復合式,如knowledge spillovers(知識溢出);短語式,如capitalandorganizationembedded forms of technology transfer(資本和組織形式的技術轉讓);縮略式,如R&D(研發)。科技術語翻譯研究多是根據術語的構詞法分類,從直譯、意譯和音譯等多角度展開。綜合各家之言,可以歸納為12種:直譯、意譯、拆譯、還原、釋譯、音意兼譯、象譯、創造新詞、音譯、形譯、零翻譯和綜合翻譯法等[3]。術語翻譯的標準都圍繞著準確、透明、簡潔和廣泛討論。但是遵循了這樣的翻譯方法和標準依然很難保證術語的統一性,因為每個人對抽象概念的把握和運用是有差異的。下面將從《報告》一書中選取各類術語,提出具體的使術語譯文和定義規范的方法。
二 科學報告術語翻譯策略——行業歸化
歸化翻譯就是譯文采用透明、流暢的風格,最大限度地淡化目的語讀者對外語翻譯文本的陌生感[4]。行業歸化法就是譯文要用業內常用的文體和術語,使他們讀起來像業內文章,沒有翻譯的痕跡。經常聽科技研究人員說學英語專業的人翻譯的科技文章很費解,一看就是外行人在談業內知識,其中主要是術語或一些行業常用語翻譯的不準確。各行業術語的構成多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結合,邏輯思維多用于理學方面,形象思維多用于文學。英語專業的人一般擅長語言的轉換運用,也熟知如何避免語言文化差異造成的歧義,在翻譯過程中有豐富的形象思維和創造力。但是受傳統語言教育的影響,這種形象思維能力基本都體現在文學作品中。如果把這種思維習慣帶到科技文章的翻譯中,科技術語的理解就成了瓶頸。這也是為什么科技文章的翻譯總是不盡如人意,術語翻譯總是錯漏百出,難以規范的原因。所以,學會運用行業知識并結合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進行推理和判斷,是保證科技術語翻譯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的第一步。下面將分類探討如何使科學報告術語翻譯達到行業歸化的標準。
(一)已在業內通用的術語翻譯要符合約定俗成
目前科技文章翻譯真正能做到符合行業歸化的多是國外學成歸來的專業人士,他們常用雙語撰寫本行業文章,翻譯起來得心應手。但是外語人才如長期從事某一行業或領域的科技翻譯,也會逐漸熟悉相關科技術語的形成規律和翻譯標準,譯出高質量的文章。對于大部分初入科技翻譯領域的人來說,勤奮和虛心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首先,對于約定俗成的術語要查相關規范和詞典確認其規范譯名。這里說的“約定俗成”是指已有業內統一的譯名,即使有些新術語可能暫沒有被詞典收錄,也要細查相關論文、網站和行業書籍,找出準確的名稱。例如:
原文:India’s share amounts to barely 0.2% of all Triadic patents, a sha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Brazil (0.1%) and Russia (0.2%).
譯文:印度僅占三方專利比重的0.2%,而巴西和俄羅斯則分別為0.1%和0.2%。
該句中的專利術語“Triadic patent”專業詞典暫沒收錄,屬于比較新的術語,但在行業內已常用。它指在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歐洲專利局和日本專利局登記注冊的專利,這些專利一般被認為質量較高。一些書中將其譯為“三巨頭專利”,最初筆者認為這個譯文比較準確,因為在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20個國家中(G20),人們也稱歐盟、日本和美國為“三巨頭”,但這樣翻譯是否是約定俗成,唯一規范的呢?通過查看權威部門的常規譯法,最后發現中國科技部的相關資料都稱其為“三方專利”[5],雖然這個譯名容易和“第三方專利”混淆,但是術語一定要符合行業標準,《報告》中采用了這個名稱,以確保譯名的唯一性。
(二)一詞多譯的術語認真解讀原詞
原文:Moreover, not everyone perceives the phenomenon in the same way. Some refer to brain drain, others prefer the term brain strain or brain circulation.
譯文:此外,每個人對于這一現象的認識也有所不同。一些人說成是人才外流,另一些人則更喜歡說成是人才吃緊或人才循環。
此句中的“brain drain”和“brain circulation”大家并不陌生,而術語“brain strain”有“人才緊缺”“人才短缺”和“人才吃緊”等不同譯法,查閱軟科學領域的相關學術文章,這三個術語都常見,其中使用最頻繁的是“人才短缺”。如果重新考察一下原詞“brain strain”的用法和含義,該詞多用來形容“大腦壓力”。顯然此句中借用過來是為了和“brain drain,brain circulation”搭配使用,起到“反復”(repetition)的修辭作用,作者通過“反復”重復同一單詞,增強節奏感,使人印象深刻,如果用“shortage of talents” 或“lack of talents”就破壞了句式的美感。另外,從詞義上解讀,“strain”也不能等同于“shortage”和“lack”,翻譯為“吃緊”比較合適,再細讀最近中國新聞網和中國經濟網的相關文章,可以發現目前業內也頻繁使用“人才吃緊”這一術語,于是《報告》中選用了這個譯名以符合行業歸化。
(三)根據構詞法推敲準確譯文
原文:The income received by Canadian universities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almost doubled between 2002 and 2006,while spinoffs from universities grew from 718 in 1999 to 1068 in 2006.
譯文:2002年至2006年間加拿大大學將研究成果商業化后所獲得的收益幾乎翻了一倍,而從大學脫離出去的衍生公司從1999年的718個增加到2006年的1068個。
通過查閱詞典、論文和相關文獻沒有發現“spinoffs”這個術語,最后根據上下文語義和構詞法確定這個詞是由“spinoff companies”簡化生成,因此沿用其行內原標準翻譯“衍生公司”這一名稱。有意思的是有些術語被應用到句子中作為普通詞匯使用,通過隱喻使句子生動、形象,給讀者以深刻印象。但如果不先弄清該術語的名稱就無法判斷其在句中的實際意義。例如:
原文:The “fifarization” of African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working abroad would entitle them by law to return to their home countries if the occasion presented itself and to request permission to participate occasionally in charting the way forward for their country’s development in STI.
譯文:參照國際足聯的模式,那些在國外工作的非洲科學家和研究員也應依法享有權利,當需要時,返回自己的祖國,并享有偶爾參與祖國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的權利。
顯然“fifarization”是個新造的詞,不但詞典里沒有,在足球界相關文章里也沒有查到。通過看上文和構詞法分析,這個詞是國際足聯的縮寫“FIFA”加后綴“ization”構成,因此應翻譯成“國際足聯化”,然后再根據原文內容,說的是非洲阻止人才外流的方法可以借鑒國際足聯的模式,所以該術語在此句中應理解為“參照國際足聯的模式”。
三 注意形式相近、意義相遠的術語翻譯
現代科技術語的構成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非科技術語轉化為科技術語;二是利用語言中固有的詞和語素,通過構詞法或詞組構成法創造科技術語。然而正是詞義的衍生性和這些靈活多變的構詞方式導致譯者對一些術語的理解產生偏差,并最終導致拙譯甚至誤譯[6]。要注意如下形式相近、意義相遠的術語翻譯。
原文:However, it is not only the spread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that has shifted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a more transparent and more level playing field. The growing membership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like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flows in trade, invest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ve also sped up access to critical knowledge.
譯文:然而,不僅僅是信息與通信技術(ICTs)的推廣促成了更加透明和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在貿易、投資和知識產權方面,以及管理國際知識流動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全球組織機構的成員增多和進一步發展也加快了關鍵知識的獲取。
此例句中受“communication”含義的影響,“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曾被誤譯為“電子信息傳播技術”,而“電子信息傳播技術”的英文應是“information spreading technologies”,非專業翻譯人員極易弄錯。另外,“critical knowledge”是隨著科技發展而產生的新詞,與“common knowledge”相對,也是非專業人士易弄錯的術語。
四 結 語
在當今的學術研究中,術語的統一問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該學科的順利發展[7]。科技術語的標準化翻譯對科技發展和信息傳遞以及科技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對于沒有被詞典收錄的新術語的翻譯標準暫不統一,但是人們大都同意準確唯一的術語翻譯是科技翻譯的前提和基礎。如何做到準確唯一,目前仍處于研究階段,單從構詞法和翻譯技巧層面研究術語譯法,不足以確定術語譯文的唯一性。對于新科技術語的譯文,強調其符合行業歸化,一是為盡量統一標準,二是為滿足業內人士閱讀的審美需求。
參 考 文 獻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報告2010[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0.
[2] 方夢之.中國譯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193.
[3] 文軍,李培甲. 航空航天英語術語翻譯研究[J].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1(3):27-31.
[4] Shuttleworth M, Cowie M.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43-44.
[5] 張夢然. 站在新科技革命的十字路口——寫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閉幕之際.科技日報[N].2012-07-09(1).
【關鍵詞】醫學專業英語術語 自主學習 學習策略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view,the thesis explore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literacy of medical terms for cultivating more qualified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and analyzes such four formative self-acquisition strategies of medical terms as classifying the medical terms in the different chapters of the medical textbooks,turning to user-friendly reference books for guidance,adopting audio visual approach and literature reading to enlarge medical vocabulary.The training of literacy of medical terms can set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acilit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literature reading ability,translation skills and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medical field upon medical students’ graduation.
【Key words】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 terms; self-directed learning; learning strategy
醫學術語學是以醫學詞匯構成為基礎,以各個身體系統的解剖和生理為主要內容,以病理和診斷為輔助內容的醫學英語基礎課程,系統地總結了醫學詞匯的詞源和構成規律,是醫學英語教學的難點。醫學英語術語積累,一直以來是一個受到國內外英語研究者關注的話題,更是醫學英語學習者的瓶頸,為了順應全球化發展的需要,醫學生不僅要掌握公共英語,還要學習專業英語。掌握醫學英語術語有助于幫助醫務工作者及在校醫學生醫學專業英語能力提升。
一、專業英語詞匯重要性論證
提問1:作為參加第六屆全國臨床技能大賽決賽的選手,談談專業英語能力的重要性
學生:醫學是一個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專業和行業,知識的變革日新月異,來自國外新的理念與知識,需要不斷學習。專業英語是一道門檻也是一個平臺。讀文獻、寫論文、學術交流都需要。專業英語用途很廣泛,甚至說可以波及整個醫學生涯,比如讀研和還有讀博階段,閱讀各種專業文獻,還包括參加醫學國際學術交流會,倘若沒有很強的專業英語能力,連基本的交流都很難完成,都需要一定專業英語功底,專業英語與醫學生從業生涯掛鉤。如果本科階段不積累,那么畢業后必定要花費大力氣把缺失彌補回來。
提問2:請問大賽以何種形式考核專業英語能力?
學生:專業英語能力重要性體現在大賽中有很多道英文理論考題和英文操作題干
理論答題: 分區賽和國賽環節都有幾站理論題是純英文選擇題,有的題干會很短,很簡單,但因關鍵詞匯不認識直接導致體面讀不懂,同時非英文理論答題中會融入一些專業英語詞匯,多數是疾病名稱,會出成中文題干,英文選項或相反。專業英語詞匯量較低直接影響答題質量。
操作實踐: 臨床技能大賽中操作基本占總分70%。而操作有時是以純英文病例呈現,讓選手判斷該做何種操作,英文題面讀錯了,就會選擇誤操作。即使根據周圍環境選擇對了操作,但判斷不出疾病,整體把控能力較差,往往漏掉很多重點,甚至出現致命的錯誤。專業英語,尤其是疾病類英語詞匯是貫穿于整個大賽的。
提問3:專業英語能力對比賽結果有多大影響?
學生:最近幾年英語在技能大賽中的比例有所增加。二本院校與國內醫學名校最明顯的差別與差距就在于專業英語實力。專業英語也是普通醫學院校學生的軟肋吧!也是和“985”“211”醫學院校學生整體水平的分水嶺。
學生:參賽過程意識到自己很多弱項:理論基礎不夠過關、尤其是專業英語能力很欠缺。國賽中有一些操作是純英文病例,時間緊張,不能用最短的時間判斷出題意并拿出處理措施。專業英語能力在技能大賽決賽搶答題環節,有一定比例英文題,選手們表現得有些欠缺。
二、專業英語詞匯識讀能力自主習得策略
傳統的研究多注重探索教師教學方法對醫學專業英語詞匯識讀能力的影響,本研究側重從學生角度考量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對專業英語詞匯識讀能力的提升。
1.梳理醫學專業教材專業詞匯。在平時醫學理論課時,應注重專業詞匯的記憶,把每天專業課程中所涉及的專業詞匯整理出來,不斷鞏固記憶。另外很多時候記憶不深刻是跟不能準確發音是有關系的。應爭取做到對理論課中的專業詞匯會讀會認。
2.依托優秀教材自主研習。熟悉醫學英語詞匯的文化淵源是學習醫學英語的有效途徑。《醫學英語詞匯學習新途徑―醫學英語之希臘、拉丁文化淵源》一書可助推瞬間記憶、趣味記憶、同類記憶,具有較強可讀性、專業性、自主性。作者從詞源學和語言文化角度追溯醫學英語詞匯的構詞規律,為讀者介紹產生豐富的醫學英語詞匯的希臘、拉丁語言文化,歸納梳理了語言文化的作用,從而提高了讀者對醫學英語詞匯的感性認識,促進了對醫學英語詞匯的學習和掌握。有助于醫學生、廣大醫務工作者、醫學英語翻譯人員以及醫學英語詞源愛好者更好的學習掌握醫學英語詞匯,可輔助后期專業英語文獻閱讀和醫學學術論文英文摘要譯寫。西醫醫學術語中的希臘語和拉丁語詞素反映出西方醫學深受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影響,不僅為醫學平添了幾分人文色彩和人文情趣,也折射出不同民族之間固有的語言、文化、思維特征.醫學術語是人類在認識疾病的過程中所積累的智慧、經驗的縮影,每個術語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淵源,了解醫學術語的來源可幫助醫學生理解單詞的文化內涵,避免枯燥記憶。
3.多元自主視聽。觀看醫學題材英文電影或影視劇,借助劇情,既能提高聽力與口語水平,還可擴充專業英語詞匯。在放松的氛圍中學習專業知識和英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實習醫生格雷》、《周一清晨第一季》、《心靈病房》等都是有益的選擇。也可聽一些有關醫學英語的國際網絡課程,如Coursera,TED醫學英語演講,或中國大學MOOC電臺,盡可能多聽,刺激聽覺,把不會的單詞摘錄下來,閑暇時記憶,積少成多。通過觀看一些醫學英語公開課或MOOC醫學課程,既掌握了醫學專業詞匯,又強化了醫學知識,一舉兩得。
4.文獻或專著閱讀。在具備大量專業詞匯基礎上,就可以嘗試閱讀一些英文文獻,多讀醫學英語期刊和書籍。在閱讀中開闊專業視野,觸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更新醫學生的醫學思維,使學生成為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醫學專業英語術語識讀能力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漸進積累的過程,既需要學校采取優化師資、強化過程考核、通過不同形式競賽活動來督促醫學生有效學習,學生自身更應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滿足社會和專業對卓越臨床醫學畢業生的卓越發展。
參考文獻:
[1]牟劍.醫學術語學對醫學生專業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的作用[J].吉林醫學.2009.30(23):3064-3065.
[2]盧鳳香.謝春暉.蘇萍.醫學英語詞匯學習新途徑學習新途徑 ―醫學英語之希臘.拉丁語言文化淵源[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3.
[3]劉煒.林文娟.中醫.西醫術語文化淵源比較[J].醫學爭鳴.2014.5(3):54-56.
[4]楊柳.李明.熊慶.醫學英語詞匯記憶方法與技巧[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教學版).2013.15(3):74-75.
【關鍵詞】 英語術語 國際商務實踐 意義
本文就英語術語習得在國際商務實踐中的意義做了如下淺析。
1.英語術語
術語是應用語言的一個分支,它是某種學科的專門用語。英語術語又稱貿易條件,價格術語,是在長期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明商品價格構成,明確雙方有關費用,風險、責任的劃分,并確定賣方交貨和買方接貨的權利和義務的專門術語。說道英語術語,不能不提到信用證。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指由銀行(開證行)依據客戶(開證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動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前提下,憑規定的單據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進行付款或承兌和支款,或承兌和支付匯票;或授權另一家銀行議付。作為一種支付方式,信用證之所以能夠被世界各國所接受成為國際最廣泛的支付工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銀行信用,不僅能使買方及時收到貨物也使賣方按時收回貨款。但要保證雙方都達到目的,必須正確理解信用證內容。否則會給雙方帶來嚴重的損失。小小一張信用證,專業英語術語占據大部分的篇幅。準確理解這些英語術語的具體含義,是旅行合同達到商務目的的關鍵。
2.正確使用貿易英語術語對商務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當今商務活動中,有關交易雙方責任權力義務的劃分是一個十分重要和敏感的問題。準確運用貿易英語術語對交易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貿易英語術語有一個統一的解釋與規定,被世界各國所認可。對于交易雙方來說選擇適當的貿易英語術語能夠很好地履行合同,降低成本并有效解決爭端,由此,在商務英語學習中,準確理解和使用專業英語術語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提高信息清晰度減少含糊不清的信息;簡化內容的創建及本土化過程;增強語言產品質量;行業間的溝通更為簡練與準確;降低翻譯成本;良好的溝通可提高客戶滿意度及忠誠度。
3.英語術語在國際商務實踐中的意義或作用
3.1有利于買賣雙方洽商交易和訂立合同
由于每種貿易術語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因此,買賣雙方只要商定按何種貿易術語成交,即可明確彼此在交接貨物方面所應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這就簡化了交易手續,縮短了洽商交易的時間,從而有利于買賣雙方迅速達成交易和訂立合同。
3.2有利于買賣雙方核算價格和成本
由于貿易術語表示價格構成因素,所以,買賣雙方確定成交價格時,必然要考慮采用的貿易術語中包含哪些從屬費用,這就有利于買賣雙方進行比價和加強成本核算。
3.3有利于解決履約當中的爭議 買賣雙方商訂合同時,如對合同條款考慮欠周,使某些事項規定不明確或不完備,致使履約當中產生的爭議不能依據合同的規定解決,在此情況下,可以援引有關貿易術語的一般解釋來處理。因為,易術語的一般解釋已成為國際慣例,它是大家所遵循的一種類似行為規范的準則。
3.4有利于其他有關機構開展業務活動中,離不開船公司中、保險公司和銀行等機構,而貿易術語及有關解釋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的相繼出現,便為這些機構開展業務活動和處理業務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客觀依據和有利條件。
4.案例分析
在商務英語學習過程中,專業英語術語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大障礙,很多學生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并具備一定的商務英語詞匯,但論到專業英語術語卻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大多數學生僅僅能記住英語術語的名稱,對于英語術語含義卻是混淆不清。在使用中出現詞義混亂、自相矛盾、英語術語過度分散及英語術語的時效性不清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無疑增加了學生正確應用各種貿易 英語術語的難度,影響商務溝通的效果。在國際商務中,必須正確理解貿易英語術語,否則勢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請看下面的案例。
A廠于2000年年四月取得進口經營權,同年六月與印尼B商以CIF價簽定一筆出口空調合同,支付方式為即期L/C。簽約時B商提出CIF價為到貨合同就由買方在到貨后檢驗,在其認為合格后付款。聽了這番話后,A廠認為有道理,沒有提出異議。并且他們認為其產品質量一直比較穩定。所以雙方在合同上簽署了買方收貨并檢驗合格后付款的條款。A廠收到L/C后按時按質按量發運貨物并向中行交單議付,一周后不見開證行付款,開證行復電說:L/C規定由買方驗貨后付款,因買方未來檢驗,所以不能付款。
A廠立即與B商聯系,對方答復稱經權威機構檢驗發現部分貨物不合格要求退貨。雙方經多次洽商,又拖了一個多月,以A廠對所為不合格的部分商品做五折處理告終。A廠最終遭受了遲收貨款三個月利息及部分貨物打折的損失共記12萬美元。
綜觀該案可知損失完全由于A廠對于CIF術語性質沒有準確的理解所致。(CIF術語買賣雙方責任權利不再贅述)由于缺乏對專業英語術語的準確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的案例不勝枚舉。在很多情況下,交易雙方都沒有違約,但對英語術語的理解有誤而造成嚴重后果。我們除了對因英語術語應用不當而遭受的損失表示惋惜外,對英語術語準確性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結束語
由此可以看出,英語術語的準確性在商務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英語術語教學上,要盡可能的避免學生對深奧原理的簡單機械背誦,而立足激發學生對商務英語的興趣, 輔以課本知識以外的當前行業規則和事實案例的講解, 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語術語,逐步培養具備現代國際商務活動的實踐操作能力, 成為能夠勝任國際貿易工作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鋼.論詞尾與構形后綴的區別[J].外語學刊,1980年03期.
[2]岑光立.從“白毛女”說開去——一個會計人員談會計的階級性[J].上海會計,1980年04期.
[3]劉有志.評“合成謂語”[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0年01期 .
[4]嚴才.“意識流”[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80年03期.
[5]祁慶富.“亞細亞生產方式”指的是原始社會嗎?——與志純、學盛同志商榷[J].世界歷史;1980年01期.
[6]龐卓恒.談談“文藝復興”一詞的含義和譯法[J].世界歷史,1980年01期.
[7]吳崇庚.要抓住命題的唯心主義實質[J].江淮論壇,1980年05期.
關鍵詞:網絡術語 隱喻 功能 翻譯
1 網絡術語與隱喻
1.1 網絡術語隱喻的相似性
隱喻是一種語言表達,更是一種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隱喻性思維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們通過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的比較而認識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創造相似性的隱喻通過發現原來沒有任何聯系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而為人們了解某一事物提供了新的角度。所以隱喻性思維是科學思維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科技領域的新生事物,計算機網絡術語中充滿了隱喻。隱喻是以喻體和本體之間的相似性作為意義轉移的基礎的。參照隱喻本體與喻體之間存在的語義相似性來理解網絡術語隱喻。 以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 為例,喻體領域highway (公路) 與本體域internet(互聯網絡)之間存在著多個層面的相似性, 如:
highway (source) internet (target)
路徑: highway cables, etc
載體: vehicles computers
內容: goods information
能源: fuel electricity
使用者: drivers netizens
目的: journey, et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tc
速度: high fast
問題: impediments to motion tech-problems
……
這種本體域和喻體域之間的結構相似性構成了語義轉移的基礎,是隱喻使用和理解的依據。隱喻相似性兼具發現與創造。萊考夫和約翰遜認為“ 隱喻的基本功能是提供通過某一經歷來理解另一經歷的某些方面的可能性。它可以通過原有的孤立的相似性,也可以通過創造新的相似性。”作為新興科學,計算機網絡創造了一個與自然世界并行的空間,可以夸張地說這個空間的一切都是隱喻的,因為它是一個無形的虛擬世界。人類要探索和定位這個虛擬世界,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和概念系統,并將此隱射到未知的領域,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理解。
1.2 網絡術語隱喻與“語言貧困假說”
綜合網絡術語,人們驚奇地發現大部分術語都非純粹的新詞,而是源于日常生活常用詞語,即把生活用語借用到計算機網絡領域這個專業語用環境中,就形成了網絡術語了。束定芳老師分析這種現象為“語言貧困”導致。所謂“語言貧困”就是指在現有的詞匯中沒有合適的詞來表達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某一新概念,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需要通過借用現成的詞語或表達法來表達這一新的概念。
莫伊指出,語言中的標準詞匯,盡管使用范圍很廣,很細,但不可能包括外部世界和人的大腦中所有情景。如果沒有現成的字面意義詞存在,就必須用其他現成詞來替代,即借用。我們可以借用原有的詞匯和詞匯關系來談論新的經歷和情景,命名和表述新的事物。如:日常詞語“hardware”(五金)借用到網絡則是“硬件”;“crash”(碰撞)變成“死機”;“mouse”(老鼠)變成“鼠標”, “attachment”(依附)變成“附件”等。而這種“語言貧困”或“詞語不足”對我們是有利的,試想如果詞與概念一樣多, 我們大腦根本無法學會,記住和使用這么多的詞。
2 網絡術語中隱喻的功能
隱喻作為一種修辭方法和認知手段,發揮著多重功能。
1)從修辭角度看,隱喻使我們的語言使用更加簡潔,形象和生動。作為一門新興科學, 計算機網絡術語既有傳統科學的嚴謹和簡明,同時又有現代科學的新奇與生動。隱喻的最明顯特點是精煉,短短的一個詞語往往能表達一系列豐富的含義,引起聽話者對整個相關事物和語境的聯想。例如,中科院院士何()一次在談到我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時寫道:
“---- 即使我國有資金有技術, 能在15-20年基本建成一個大體覆蓋全國的 “倉庫”和“貨流”,但有無足夠的“小汽車”和“駕駛員”,足以在這樣的“高速公路”上奔馳?
這里的倉庫指網站,貨流指信息源,小汽車指電腦
,駕駛員指電腦使用人, 奔馳意味著高速同時不由得聯想到名牌轎車“奔馳”,通俗易懂,風趣,幽默。
2) 從社會認知功能看, 隱喻是人類一種基本的認知方式,幫助人們通過其他事物來認識某些事物的特征,還是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例:
① congress suffers wreck on information highway.(國會信息高速公路遭破壞。)
②white house counts two million cyber-tourists. (白宮估計有兩百萬網絡游客)。
③ clearing the roadblocks on japan’s information highway. (為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清除路障。)
從中可以看出,“information highway”已經成了組織人們有關網絡信息服務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人類日常的思維方式和話語表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從語言學角度看, 隱喻填補了網絡術語領域詞匯的空缺。隱喻是語言發展和變化的一個重要方式。在創造新詞和術語的過程中,如果日常語言中缺少表達某一概念的相應詞匯,人們往往會刻意從已有的詞匯中尋找新舊語境間相似性,并借用描述同樣形狀或功能的詞匯,這就是隱喻手段。如英語中“virus” 指代“電腦中的病毒”,“accelerator” 指代“電腦的快捷鍵”,“memory”指代了 “電腦里的存儲器”。 通過隱喻,人們可以用已有的詞語談論新的尚未有名稱的事物,舊詞新意通俗易懂; 同時在此基礎上通過事物間細微差別,更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特征,賦予舊詞新的活力。
3英語網絡術語的隱喻翻譯
網絡術語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影響著大家的學習和工作。語義上“ 合意”, 語用上 “ 合宜”的網絡術語翻譯直接影響人們對網絡的理解和使用。網絡術語隱喻有別于其它領域的隱喻,整體歸屬科技文體,且多以詞語或詞組的形式,表述短小簡潔,隱喻理解歧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我們可以采用移植式隱喻和修剪式的翻譯方法。
1)移植式翻譯 移植式翻譯是把原文中的隱喻表達直接移入目的語中, 保留原表達的意象結構圖式。這也就是翻譯方法中的異化翻譯或洋化翻譯。這種翻譯方法的長處是能原汁原味地傳遞原文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手段,有利于新文化元素的滲透。
①e-mail(電子郵件):這是一種利用internet網交換文字信息的交互式服務,全世界internet用戶可以互相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
② remote login(遠程登錄):它是在網絡環境下實現資源共享的一種重要手段,采用這種方式,用戶可連接到世界任何一臺internet主機。
③ client(客戶):指使用計算機的用戶.
④ workstation(工作站):指連到服務器的單個計算機
⑤ download(下載): 在通信中,通過網絡從遠程計算機傳送文件的副本到發出請求的計算機。
⑥ irc/internet relay chat(互聯網接力聊天):這是一種多用戶聊天設施,允許多個用戶通過文字實時地與其它人聊天。
同一隱喻表達如果在兩種文化中不產生語用交際沖突,移植式隱喻的翻譯是比較合理的方法。更多的網絡術語隱喻有:“information 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cyber attack”(網絡攻擊); “main board”(主板);“account”(賬號); “address book”(地址簿);“copy”(復制);“e-bomb”(電子炸彈);“virus”(病毒); “hardware” (硬件);“server” (服務器);“intruder”(入侵者); “filter”(過濾器);green pc (綠色電腦) 。
2)修剪式翻譯 以上列舉的部分網絡術語的隱喻翻譯是建立在兩種文化中隱喻的表達語用交際功能完全相同的基礎上,我們中國網絡用戶對這些網絡術語的理解等同于原語使用者,在使用中不會產生誤解和問題。但是,有時由于東西方在體認方法和表達上存在差異,同一隱喻表達在兩種文化中所行使的語用交際功能出現空缺或部分不對等的情況,這時可以采用修剪翻譯方法解決,即融合傳統翻譯中的異化與歸化。
① gateway(網關非門路): 連接基于不同通信協議的網絡的設備,使文件可以在這些網絡之間傳輸。
② hotke
y(“快捷鍵” 非“熱鍵”):能快速點中目標的指定鍵。
③ mouse potato (網蟲非網土豆): 指對上網到了著迷程度的人。
④ navigation keys (定位鍵非航海鍵): 鍵盤上控制光標移動的鍵。
⑤ attachment (附件非附屬): 插入或附在電子郵件一起發送的文件。
⑥ bug (故障非蛾子): 編碼或邏輯上的錯誤,將引起程序故障或產生錯誤結果。
⑦ home(起始位置非家庭): 如字符顯示屏幕的左上端。
⑧ host time out (連接主機超時非時間用完):遠程機系統在交換數據時,無法在合理時間內響應用戶要求而產生的錯誤。
網絡術語隱喻翻譯時,當英中兩種語言與文化不能達到完全一致,就要采取這種中西結合修剪式翻譯法,避免中國網絡用戶誤解原有的術語含義而引發錯誤的行為。更多的例子如下:
“packet”(數據包非包裹) “surfing”(上網非沖浪) “refresh”(刷新非更新)“homepage”(主頁非家頁)“mouse”(鼠標非老鼠)“any key”(任意鍵非任何鍵) “outbox” (發件箱非外箱)“offline”(脫機非離線)“trash”(垃圾箱非垃圾)“backup”(備份非支持) “access rights”(訪問權限非進入權限)等。
除此之外,網絡術語的大眾化,文化交流的國際化,連同隱喻的特異風格,部分網絡術語隱喻采用音譯法。典型的例子有:“hacker”(黑客), “pentium” (奔騰),“bit”(比特) ,“e-mail”(伊妹兒), “internet”(因特網) 等。這些獨具匠心,夾雜異國文化的譯文也逐漸被廣大網民所接受。
4 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屬于不再僅僅只是科技領域的科技詞匯,而是以其獨有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 利用隱喻手段從日常生活用語借用詞語建構網絡術語是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不可避免的現象。而網絡術語隱喻的理解和恰當翻譯毫無疑問促進廣大網絡使用者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
參考文獻:
[1] 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110-134.
[2] 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54.
[3] 桑龍揚.網絡英語的構詞與翻譯技巧[j].中國科技翻譯,2004(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