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現代農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車子停在一個園子門口,我們才知道爸爸說的地方是一個叫“雅林”的現代農業園。走進大門,我馬上被眼前的那些奇花異草吸引住了。靠近一看,這些都是我聞未所聞,見未所見的。就比如這棵菜,放眼望去,宛如一棵亭亭玉立的西蘭花。幸虧我沒有被這棵菜蒙騙了,翻開生菜般的小葉子,看到的是幾片普通的菜葉。還有一種菜,即像假花,又像用水晶雕刻成的圣誕樹。
一直往前走,走到了一片郁金香的花海中。郁金香有紅的、紫的、白的……真是眼花繚亂,顏色各異啊!郁金香的形狀更是千姿百態,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還是快要張開花瓣的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花蕊。
“爸爸,我們去水培園看看吧!”來到水培園,擺在我們面前的都是在水里生長的植物。“媽媽,這些小苗兒為什么長在一個像小碗一樣的塑料殼里,而且是長在泡沫里的呢?”我指著小苗兒,驚訝地問。媽媽笑笑:“傻孩子,這是無土栽培技術。”
進了百果園,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瓜果。那些瓜果有著稀奇古怪的名字:多翅瓜、特長絲瓜……最有趣的一種瓜是龍鳳瓜,它是一個c字形的瓜,猶如一條蛇。
還有很多園子,有草莓園、西瓜園、黃瓜園、熱帶雨林……我們在逛番茄園的時候,爸爸摘了一個小南瓜似的番茄,是黃色的。咬了一口,酸甜可口的果肉里滿是汁水,汁水四濺,我的臉上都是汁水。在種植圣女果的地方,每棵植物上掛滿了紅寶石般、讓人垂涎欲滴的圣女果。圣女果上滾動的水珠晶瑩剔透。讓人忍不住想摘。
主要欄目
■ 農業基礎科學
■ 農藝學
■ 園藝學
■ 植物護理學
■ 農業科學
■ 農業工程學
■ 資源與環境科學
■ 動物科學
■ 食品科學
■ 農村經濟學
投稿要求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采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二、不要超過10000字為宜,精粹的短篇,尤為歡迎。
三、請作者將稿件(用WORD格式)發送到下面給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為規范排版,請作者在上傳修改稿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省市郵編)等內容一份。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關鍵詞:農業會展;農業展示設計;農業設計元素
引言
說到展示首先要對所展示的空間進行設計,展示空間藝術設計是指將特定的物品及信息按特定的主題和目的加以擺設和演示的設計。它是以信息傳達為目的的空間設計形式。展示空間設計的目的并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過設計,運用空間規劃、平面布置、燈光控制、色彩配置等手段,營造一個富有藝術感染力和藝術個性的展示環境;并通過這一環境,有計劃、有目的、合邏輯地將展示的內容展現給觀眾,并力求使觀眾接受設計者計劃傳達的信息。
農業展示設計是農業與展示的有機結合,它的主題和目的更加明確,所傳達的信息更加有針對性。在設計中物、場地、人和時間四個要素構成了“空間”,成功的農業展示設計,必須建立在綜合處理好這四個要素的基礎上。在有效的傳達展示內容的同時,我們深入探索,發現現代農業展示藝術設計必須在形態、色彩、材料、照明、音響、文字插圖、影像及模型等多方面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成果,借以全面調動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和味覺等一切感知能力,形成人與物的互動交流。此外,還應充分考慮展示時間的長短,展品的視覺位置,人流的動向,視線的移動,興奮點的設置等因素,才能把農業展區設計成一個理想的信息傳達環境。
1 展示空間布局分析
任何展示與空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展示藝術就是對空間的組織利用的藝術,是以展品本位為出發點,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間形態,因此,空間規劃就成為展區設計的核心要素。展示空間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
1.1采用動態的、序列化的、有節奏的空間展示形式
展示空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流動性,所以在空間設計上采用動態的、序列化的、有節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從的基本原則,這是由展示空間的性質和人的因素決定的。人在展示空間中處于參觀運動的狀態,在運動中體驗并獲得最終的空間感受。這就要求展示空間必須以此為依據,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觀眾的參觀流線,使觀眾在流動中,完整地、經濟地介入展示活動,盡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復的路線,在空間處理上做到像音樂旋律般的流暢,抑揚頓挫分明有致。使整個設計順理成章,在滿足功能的同時,讓人感受到空間變化的魅力和設計的無限趣味。
1.2營造恢宏大氣的立面設計,立面設計是展示空間的核心構造
它不僅是在大的展示會空間起到醒目的宣傳作用,多數還是展示本身的主要結構支撐。因此,立面要有一定高度,造型新穎并具有代表性,有醒目的標識系統,形成展示空間氣勢宏大的美景。另外由于展示會大都周期較短,在設計立面空間時,一定要解決好結構問題,以便于現場快速拼裝和拆除。
1.3在空間設計中考慮人的因素,使空間更好的服務于人
展示設計需要滿足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需求,必須讓展示設施、展示手段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人類需要舒適和諧的展示環境,聲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豐富的展示內容,安全便捷的空間規劃等,這些都是人類在精神上對展示設計提出的要求。從人的生理角度來說,設計師必須了解人的動態、靜態所占的空間,人類肢體的外形特征、身體比例,在這一科學的基礎上,設計空間、文字、燈光、道具才能符合人的生理特點,使展示設計獲得成功。這就需要設計師仔細地分析參觀者的活動行為并在設計中以科學的態度對人機工程學給以充分的重視,使展示空間的形狀,尺寸與人體尺度之間有恰當的配合,使空間內各部分的比例尺度與人們在空間中行動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適宜、協調。
1.4以最有效的空間位置展示展品
農產品是農業展示空間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場所位置向觀眾呈現展品是劃分空間的首要目的。邏輯地設計展示的秩序、編排展示的計劃、對展區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間達到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因此,設計師必須將空間問題與展示的內容結合起來進行考慮,農業類產品種類豐富,給展品以合理的位置是展示空間規劃首要考慮的問題,也是能否做成一個成功的展示設計的關鍵。如針對鮮活農產品來說,可模擬其種植生產環境,帶給觀者親近自然的感覺,更能加深觀者印象。
1.5保證展示空間的安全性
在空間設計的過程中,觀眾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須重視展示空間的安全性。在設計效果圖時應充分考慮到展區搭建的結構安全,確保結構上的穩固。同時還應對施工材料進行嚴格把關,對于不符合安全規定的材料不予以使用。要設想到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因素,如停電、火警、意外災害等,必須考慮到相應的應急措施。
2 展廳色彩運用分析
色彩是展示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展示環境氣氛不可缺少的表現形式之一,良好的展廳色彩環境能夠使觀眾更好地接收和理解信息。
2.1色彩的對比與統一
一個展區要在空間、展品、裝飾、照明等方面,有一個統一的色彩基調,運用色彩調和方法能產生事半功倍地效果。比如類似色相調和能產生富有變化的美感,這種調和方式的運用,能體現展廳的統一風格形成系統的主題色調。但是展廳中光有統一的色調是不夠的,要充分發揮展示的功能,還需要色彩的對比。沒有色彩的對比,就沒有色彩的表現,因為觀眾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色彩對比刺激就會感到平淡乏味,對比是展示色彩設計求得生動變化的最基本的著眼點。農業類的展覽會,人們比較習慣使用中性色調,如中綠、淺綠、碧綠、芬蘭綠等作為主色調,因為這些色調代表健康、環保,以及綠色食品的色彩,而搭配其他色調,如白色、淺黃色、淺藍色等作為輔助色調,因為這些色調代表清潔、新鮮,主色調與輔助色調的搭配使整個展區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富有節奏感的空間。
2.2充分利用色彩特性
展示道具是展示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它既是圍護組合空間、承托陳列展品、引導指示說明和保護展品等的設備,又是展示整體設計中使觀者直接感受的界面實體。其造型、結構、色彩、材料,以及制作工藝可直接影響展示風格,它可以協調展品與展示道具的關系,滿足不同觀眾的需要。因此展示道具與展品的色彩關系、結構形式要形成統一的風格。如葡萄酒系列展臺的色彩設計往往與葡萄酒的文化相結合,色彩較為渾厚,古樸,突出葡萄酒的氣質。
3 展示色彩設計要充分利用燈光
空間燈光設計是實現展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對完善空間功能、營造空間氛圍、強化環境特色等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1展廳燈光設計分析
可采用分層次照明的設計原則,即環境光照明與重點照明相結合。分層次照明在展現整體的同時能更好的突出展品,強調重點,使整個展廳的色彩效果更加富有節奏感。環境光照明層次,它的任務是為室內空間提供整體照明,它不針對特定的目標,而是提供空間中的光線,使人能在空間中活動,滿足基本的視覺識別要求。重點照明層次,顧名思義,重點照明是起強調、突出作用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照亮物品和展示物。重點照明一般集中在展品周圍,如農業展示中采用的多層次展臺,它的燈光設計可采用在每層的頂部安裝射燈照明,或制作內藏LED燈管照明。射燈一般最好安裝在每層頂部靠外側的位置,以能夠打在展品外側為宜,這樣可以更好的烘托展品;內藏LED燈管照明,則是在每一層頂部造型制作內藏燈槽安裝LED燈管,相比射燈照明,LED燈管照射的范圍更大、更均勻、亮度更好,對展品的烘托效果更好。可根據展臺的大小,展品的多少來選擇安裝燈具。
3.2展廳設計避免眩光
眩光是指視野中由于不適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極端的亮度對比,以致引起視覺不舒適和降低物體可見度的視覺條件,也就是使人看不清物體的刺目強光。光與影的強烈對比、光源在展品或其他光澤表面上的反射等多種情況,都會造成眩光,這也是照明設計中的大忌,設計師必須用設計手段予以避免。可采用改變亮度對比,改變光線的進入角度等方法避免眩光的形成。另外,注意光源顏色調和。
大部分燈光是有色彩的,這種燈光色彩也像色彩顏料一樣,會有調和效果,將光色運用好既突出了展品,又增加了藝術氣氛。
水栽培農業
由于傳統農業所需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昂貴,許多人都對水栽培農業的發展前景看好。簡單地說,水栽培農業就是通過兩類不同介質來種植農產品的方法――一類介質是碎石、沙子或石棉,另一類介質是營養液。
水栽培作業不僅可以在環境可控的條件下,例如溫室中進行,也可以在容易受自然條件影響的室外進行。排除成長環境因素,水栽培作物比傳統土壤作物平均節省90%的用水,因為水和營養液被直接施用于所有單個的作物中,而不是針對大片土地進行灌溉和施肥。
精準農業
以前,只限用于豪華汽車和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現在突然進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借助GPS的優勢和精密農業的設計思想,農夫現在只需要坐在拖拉機駕駛室內按動按鈕,就可靠在靠背上等待機器自動完成任務,(借助事先裝入的電子地圖)――只用一小部分時間就可以完成近乎完美的工作。人們甚至于在監測系統中也運用了GPS,重點監測農田作業中涉及環境因素的領域,例如灌溉、化學程序以及害蟲問題。這同樣大大節約了時間和金錢。
地理空間分析
經常有農夫會開玩笑說,他了解自己的地勝于了解自己的兩只手。想像一下當農夫看到他從未見過的自己土地的透視圖時,他又能看懂多少呢?通過應用計算機軟件和函數分析,科學家們已能夠繪制出給定區域的詳細的立體地圖。農民可以從上面看到土地的實體樣貌,包括丘陵和凹地、地勢以及其它一些項目,這些將徹底改變農民的耕作方法。
生物能源
如今,大多數人會把生物能源與酒精聯系在一起,酒精是從谷物中提取的一種燃料。但生物能源目前已經拓展成為一個非常廣闊的生物領域,能源來源從甘蔗到植物油,從木屑到動物油,新的生物能源來源每天都在不斷擴展和更新。農業之所以能夠在這次變革中獲益是因為許多農作物和農作物的副產品在為農業生產創造附加收入的同時也成為新的生物能源。
可持續農業
“綠化”,在當今社會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這一話題是由氣候變化和其它人類面臨的地球環境問題而引發的。綠化運動中有一個可持續農業的名詞,很難把它的定義縮小到一個特定的農田作業或是農業生產的方法上來,人們正在研究各種高效農業生產方法,節約資源,保證農業生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方法包括:農作業長期輪作、少耕或免耕栽植法、改良傳統淹灌、用天然肥料取代人工合成肥料,旨在保留更多耕地的適宜人口密集城市規劃。
建立“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農用地這一生產要素,開創一個規模化的企業化農業新時代。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一個巨大盲區,是農用地基本上沒有參與市場配置資源。農用地既沒有流動性,也沒有融資功能,因此,農用地目前不成其為市場經濟的生產要素,這就是我國農業現代化行走起來腳步沉重的癥結所在。
只有解放農用地這一生產要素,實現農用地大規模流轉,才能提供資本與土地結合的先決條件,讓大量工業剩余資本能夠順利進入農業,與土地相結合,從而形成一大批大規模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企業。也只有這些真正的現代農業主體才能夠最終打破小農經濟格局,使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代替農戶成為農業的基本經濟單位,奠定農業現代化的主體基礎。
要突破農用地大規模流轉的制度瓶頸。不可能指望土地制度能夠在短期發生重大變化。建立“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是在現行土地制度條件下解放農用地這一生產要素,實現農用地大規模流轉的有效途徑。
制訂“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的特殊政策。建立“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的關鍵是制訂允許農用地大規模流轉的政策。此項政策建議要點如下:
將現行土地制度條件下存在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視為農民擁有的財產,以對該項財產權利的處置來代替對土地所有權的處置,從而將農用地從現有制度制約中剝離出來,成為可以自由交易的獨立要素。
農民處置該項財產可以有三種方式:其一,農民可以依憑此項權利占有和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其二,農民可以轉讓此項權利并獲得轉讓收益,從而讓受讓者占有和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其三,農民可以用此項權利進行出資并取得出資收益,從而讓出資形成的法人占有和使用土地并取得收益。
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組合形式進行流轉,即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股組建“土地股份公司”等形式進行農用地的規范化和規模化流轉。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組合形式可以再流轉,即允許對“土地股份公司”等形式進行轉讓、出資、注資、并購等市場交易。
允許大宗農用地使用權交易,可以把大宗的上限確定為整村甚至數村;允許農用地使用權交易合約為長期合約,至少與第二輪承包期限相當;在政府劃定的“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實施上述政策。
建立“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的步驟設想。第一步,按照土壤、氣候、地理等自然條件的適宜程度,在每個區(市、縣)以及每個鄉鎮規劃出一定范圍作為連片開發新型農業區域,即建立特色農業帶、專門農業種養片區,讓某些農產品的大規模專業化種(養)殖產業在這些區域集中發展,如都江堰的獼猴桃、蒲江的茶葉、金堂的桑蠶等。以這些特色農業帶、專門農業種養片區作為“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的選址基礎。
第二步,在每個區(市、縣)選一個鄉鎮試點,可以整個村、同時幾個村甚至整個鄉鎮列入試驗。
第三步,在一、二圈層的大部分鄉鎮和三圈層的部分鄉鎮全面推開。在這個階段,區內主要發展兩種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農業公司,它們共同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它們的主要分工或許是這樣: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化生產高附加值經濟作物,而專業農業公司則主要大規模專業化生產主要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