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數字教育概念股

數字教育概念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數字教育概念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數字教育概念股

數字教育概念股范文第1篇

且不去計較個中實情,至少,透過這件事,我們隱約可以看到,VR創業企業和A股上市公司之間頗為微妙的關系。

A股需要概念

2016年1月7日,新年開市的第四天,也是第二個觸發熔斷機制的交易日。

前一天,在大洋彼岸的拉斯維加斯拉,一場被科技界視為年度風向標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拉開了序幕。當天,VR在展會上的主角氣息就已十分強烈。據悉,Facebook、三星、索尼和HTC的消費版VR頭盔將首次同臺亮相。7日凌晨,OculusCV1預訂量已超過300萬臺。

這次,和“VR元年”概念一起被釋放出來的信息還有——“概念股將迎來爆漲”。

科技媒體都已經開始為股市搖旗吶喊了,A股對概念的饑渴程度可見一斑。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并算不上什么新鮮的事:“整體而言,股市或是靠降息,賺央行的錢;或是靠利潤增長,賺公司的錢;還有就是割韭菜,賺散戶的錢。這段時間一來沒有降息,二來經濟差公司也沒利潤,所以只能用概念了。”

從去年的表現看,對A股而言,VR確實是一個“好用”的概念。

Wind指數數據顯示,去年以來,虛擬現實指數累計漲幅167.71%,去年最后兩個月交易日累計漲幅也錄得58.12%。看來,今年VR在A股掀起的風浪只會更猛。

VR不是一般的概念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市場上VR概念股有二十幾只,這一數字還在增長當中。焰火工坊CEO婁池在知乎回答中指出,二級市場除了暴風和歌爾聲學,基本和VR毫無關系。

若不從技術層面限定,與HTC合作推線下渠道的順網科技也算與VR有直接的關系。即便如此,VR概念股中與VR真正相關的公司也不到15%。股民難免會擔心,VR會不會只是一個被A股玩弄的空殼?畢竟,這兩年,被A股玩過的概念也不少。那么,VR會不會也像3D、4K那樣,炒作價值用完之后便開始走向衰落呢?

從電科技了解到的情況看,不管是從業者還是投資人,對于VR產業的崛起都充滿了信心。靈鏡CEO張書賓表示,與3D、4K這些局部技術創新帶來的概念不同,VR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未來,它將給很多行業、內容的體驗帶來質的提升。

大朋VR創始人兼CEO陳朝陽結合今年CES上70多家VR企業參展的盛況,表示這是一個與3D完全不同的產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某資深投資人士態度更為堅決:“VR肯定要成長起來的,這個毋庸置疑。”借用婁池的觀點解釋,VR的核心價值在于5-10年以后的流量分發權。

在分析人士看來,“VR概念被炒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是炒作的時點,必然的是需要炒作。”也就是說,VR不是一個被炒作出來的概念,即便沒有炒作,該發生的事情遲早也會發生。

炒作也是好事

用概念拉動二級市場,上市公司無疑是最直接的受益方。說到這里,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暴風科技,憑借VR概念創造了連續29個漲停板的神話。

有人批評,魔鏡過于小兒科,暴風并沒有掌握VR的核心科技,300億市值背后是資本的巨大泡沫。

但是,必須承認,作為與VR關系最為密切的上市公司,暴風的存在,無論是對于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而股價的提升,對于暴風戰略的進一步推行具有促進意義。說白了,沒有錢,概念永遠只是概念,有了錢,至少還有將“吹過的牛X”變為現實的可能性。

也正是VR概念股的出現,使得VR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認知,尤其是在股民中間,這在無形中教育了VR市場和未來消費者。

從VR創業者的角度看,上市公司關注得越多,得到的投資機會也會大。張書賓認為,與2015相比,2016年國內VR產業的投資額會翻幾倍上升。

據騰訊游戲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29家VR企業融資總額超10億元人民幣。按照張的預期,今年還有幾十億人民幣砸向VR,這些錢,又會給VR行業帶來什么變化呢?

一級市場時機正好內容或是新一輪投資熱點

有投資人預計,通過并購或者是合作的模式,今年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切入到VR領域。

這一趨勢,已經可以在上市公司的相關動向中有所體現。去年年底,樂視、新東方、騰訊、小米、迅雷等“明星”上市公司接二連三地與VR“發生關系”,足見這塊被視為“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大蛋糕是有多么誘人。

七鑫易維聯合創始人彭凡認為,上市公司的加入將推動VR產業鏈的快速整合。

和所有其他領域的投資一樣,上市公司和創業企業之間的合作若僅停留在資本層面,很難有足夠的說服力。以高新興的投資為例,蟻視CEO覃政告訴電科技,此次合作是在實際考察和前景分析的基礎上達成的,雙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契合點,未來會有很多實際業務產生,比如在B端拓展虛擬現實應用。

資本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類似于水草和羊群之間的關系——后者會本能地向前者資源豐富的地方遷徙。此前火爆一時的O2O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次,資本的偏愛同樣會拉攏一批新的創業者入局。

“競爭加劇,淘汰率也會增加,業務門檻低、不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會最先出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VR從業者這樣分析。

根據電科技從投資領域了解到的情況看,新一輪資本的注入可能給內容、底層或細分技術、線下渠道等相關創業公司帶來更大的機會,VR體驗館也是被看好的模式之一。

這與產業界的觀點不謀而合。

作為VR硬件從業者,陳朝陽認為,過去一年VR領域的投資多集中在硬件,行業已經到了需要內容的時候。

彭凡這樣分析:“大公司不會在細分領域技術上投入太多資源,這些技術對于VR整體實現來說同樣十分重要,比如眼球追蹤、動作捕捉、手勢識別等。”七鑫易維就是一家專注于眼球追蹤技術的創業公司。

在VR內容創作領域,蘭亭數字聯合創始人莊繼順認為,找準自己的定位,從垂直領域切入的初創型公司會有更大的機會。

相反,硬件產品則很少被投資人所提及。也許,大家還在等待,等待巨頭的亮相,來給頭盔這出戲開鑼、清場。

二級市場成熟尚早個股投資須謹慎行事

“一級市場正處于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時期”,“VR正處于風險較高的VC階段”,專業人士給出的投資建議多集中于一級市場。與此相較,投資人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建議則要保守很多。

“從概念股的炒作,很明顯可以看出A股VR標的缺乏,目前幾乎沒有純正的VR上市公司。沒有業績支撐和確切的銷量預測,概念是不足以支撐股價的。”

“VR行業基本上全是創業公司,真正進入二級市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現在對二級市場的標的不做個股推薦。”

投資人的理性建議與VR市場的現狀基本是符合的,但是A股股價的表現從來都不和基本面相關。看來,能不能從這輪炒作中賺一筆快錢就看你的膽量和運氣了。

數字教育概念股范文第2篇

2012年2月14日,盛大網絡召開特別股東大會,87%的股東贊成并批準了CEO陳天橋擬23億美元收購盛大網絡在納斯達克發行的股份的提議。這也意味著,盛大將結束在美國納斯達克7年多的資本市場之旅。

2010年12月的第二周,被稱為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史上最瘋狂的一周。9家中國企業IPO,其中7家上市,創出單周中國企業在美上市新紀錄。

然而就在上市新貴觥籌交錯時,另一些落魄者卻在心驚膽戰, 從2010年至2012年,同樣是一批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卻演繹了無數的悲情。

麥考林頭頂中國首家B2C企業光環,卻1個月之內從天堂墜入地獄;綠諾科技23天就被獵殺至死;多元印刷連遭質疑,拖累多元環球水務遭遇集體訴訟;環球雅思慘被收購;還有樂語中國、盛大網絡這樣業績健康的企業,看看勢頭不對,開始逃離……

赴美上市門檻低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肇始于1992年,到2012年3月為止,共有260余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

縱觀這260余家上市公司,有一批品牌知名度、財務狀況、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處于中國頂級地位的企業,并且形成了互聯網、新能源、民辦教育、旅游酒店等幾個大的板塊。其中也有一批來自傳統行業,行業地位并不靠前的中小市值公司。還有一批拼湊資產、生造概念,為上市而上市的公司。

為什么這些公司要不遠萬里跑到美國去上市?

最初的原因很簡單,有些公司在國內根本上不了市,或者財務指標達不到國內的上市標準,或者公司的境外結構使他們只能在境外上市。

因為美國資本市場實行的是注冊制而不是審批制,注冊制形成的有別于中國A股的市場氛圍,上市相對容易,持續吸引了中國一批創新型公司到美國上市。

而利用反向收購實現上市的企業沒有信息披露的義務,實現上市的成功概率較大,成為中國企業境外上市選擇最多的途徑。所謂的反向收購,也即中國人常說的“買殼上市”,比首次公開募股便宜得多,因此它受到欲赴美上市的中小企業的歡迎。

這種曲線上市路線的優勢還在于能夠避免首次公開發行時證券交易所的嚴格審核。所以自2003年以來,已有200來家中國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赴美上市。

反向收購被盯梢

反向收購比在交易所IPO容易得多,但這些公司上市之后暴露的問題也更多,成為“渾水機構”獵殺的最主要目標。

中概股遭到質疑和盯梢已是早就存在的問題。早在2010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曾發出信號調查通過反向收購轉板上市企業的財務問題和審計機構,并在此后數次針對中國概念股提出質疑。

2011年是中國公司在美上市迎來了最為慘淡的一年。

2011年6月,美國證監會向投資者提出明確警告,稱通過反向收購上市的公司可能有“欺詐及其他弊病”的傾向,并稱“調查發現數十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存在會計問題”。

這一被稱之為“中概股造假”的事件,成為中概股集體下跌的導火索。受這一事件影響,部分投資者紛紛拋售中國公司股票,導致美股的中概股遭遇最冷的寒冬。

2011年11月21日,因渾水指責上海戶外廣告公司分眾傳媒虛增資產,分眾傳媒在紐約證交所交易的股票當日暴跌40%。同樣,渾水宣稱展訊通信虛報財務業績,導致展訊通信股票價格在6月28日盤中跌幅一度達到34%。

此外,波士頓律師事務所香港合伙人保羅表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就公司結構問題做出回應,這其中包括盛大和空中網。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一位審計人員表示,此前中概股被質疑最激烈的時候人心惶惶,摘牌的摘牌,警告的警告,為此很多公司推遲了赴美上市。

據統計,曾有近1/4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遭到不同程度的財務質疑,使得整個中概股板塊陷入了史無前例的危機。

受此影響,2011年,在美新上市的公司只有可憐的11家,第4季度甚至一家都沒有。大部分中國概念股股價低迷,被腰斬的個股比比皆是,還有一大批淪為一兩美元的“垃圾股”。

而在這波中國概念股獵殺季中,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建立空倉――披露財務造假數據――評級機構調低評級――律師事務所――被獵殺公司股價暴跌――做空者獲利。而像“渾水機構”這樣的做空者就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沒有人會質疑“渾水機構”的政治立場、道德水平,更沒人糾纏“渾水機構”的動機,動機都已經寫得很清楚,就是賺錢。

股價暴跌尋求退市

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中國概念股被渾水研究機構的連環攻擊,導致大部分企業股價一落千丈,這也讓低成本退市成為可能,不少企業開始尋求回購或者退市。

根據羅仕證券統計,2011年,美國股票市場上,共發生22個有關中概股的私有化交易。其中,10個交易已完成,包括環球雅思、同濟堂藥業、BMP太陽石等公司;2個提案被終結;10個交易正在進行中。

其中包括盛大互動娛樂以23億美元代價完成私有化,樂語以4.43億美元完成私有化,傅氏科普威以4.41億美元完成私有化,此外,還有康鵬化學、泰富電氣等公司以及中國消防安全集團均完成了私有化。

根據羅仕證券的統計,不包括被強制摘牌的企業,2011年在美已經或正在通過私有化交易退市的中國企業股本總額高達78億美元,其中已經被管理層、戰略收購財團和私募股權基金等買斷的中概股總規模達到35億美元,此外還有43億美元的此類交易正在進入被收購或托管程序。這個數字也遠遠超過了2011年中國企業在美公開募股(IPO)22億美元的總融資額。

“在成交低迷、股價低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無法得到足夠的融資,為維持上市每年還需支付一定的服務費,并面臨美國各界的嚴密監管和審查,導致收益與付出成本不相稱,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主動退市。”互聯網評論員劉興亮說。

而相關專家也認為,2012年,這股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的私有化風潮可能會繼續擴大。

回歸A股還有機會

曾經的夢想之地,如今卻滿目瘡痍。幾個月前還削尖了腦袋想要擠進去,現在又費盡周折地要私有化退市。上市、退市,為何要如此折騰?

很顯然,無利不起早。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選擇私有化,然后轉赴估值較高的其他市場上市,這可能為私募基金投資者帶來豐厚利潤。

東興證券分析師李澤表示,隨著A股IPO改革的深入,新股發行價將逐漸向合理價格回歸,這會給二級市場留出一定的投資空間。同時,國內經濟正處于轉型階段,如果這些具有優秀業績、優質客戶群體的公司能順利在A股IPO,有望帶來一、二級市場的雙重投資機會。

羅氏資本研究部聯席負責人馬克也認為,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估值遠低于中國境內私人公司的估值水平,私募基金對這些公司非常感興趣,并成為推動這一操作的幕后推手。

目前,盛大網絡董事長陳天橋家族已完成收購公司的計劃,使其私有化。為完成這一操作,據悉早在2011年10月,陳天橋方面就與摩根大通討論了融資問題。此外,PAG Asia Capital也為樂語的管理層收購提供了融資服務。

就私有化交易本身而言,大股東私有化收購價格要有一定的溢價,才能贏得小股東的同意。馬云在給員工的公開信里寫道:“有人說我們上市的時候只融了17億美元,但私有化要花20多億美元,看起來是個賠本的生意,有人建議我們可以用低一點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但這不是阿里巴巴的風格。”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對此一語道破天機:阿里巴巴B2B業務私有化堪稱高招,以接近發行價的價格完成私有化,相當于5年使用17億美元無息貸款。更重要的是,馬云借私有化可以重新拿回對阿里巴巴的絕對控股權,經過一番整合后再謀求上市,還可以融得比以前更多的資金。

數字教育概念股范文第3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 危機管理 SARS

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從全球網絡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世界各國電子商務與網絡化的競爭遠未停止,仍在繼續激烈地進行,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在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領域,美國的英特爾公司仍然在個人電腦微處理器芯片方面保持著優勢,而韓國在存儲器芯片方面獨樹一幟,日本則把目光放到了半導體技術上。

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化生活仍在向人類生活全面滲透。數字化已經不再是90年代初期的時髦詞匯,而成為當前社會生活的生動寫照。數字化最初的運用,包括電子商務、網絡銀行、數字化報刊等,都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象征。數字化運動的縱深發展,包括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整合各種信息資源,建立電子政務、勞動社會保障、電子教育信息系統等等,促進了互聯網在全社會的運用。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已經擺脫泡沫,正在全面走向傳統經濟。從全球范圍來看,互聯網的運用已經走下神壇,逐漸融入到傳統經濟中。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運用信息技術來武裝自己,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傳統產業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逐漸被改造并成長著。互聯網技術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了一種直接的消費,而且從更大意義上說,它通過技術創新和應用,提高了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降低了社會運行的成本,成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先導。

危機與電子商務

危機背景下的電子商務。早在“911”恐怖襲擊和“炭疽熱”事件以后,網絡視頻會議就已經在美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為了降低旅行風險,都提高了對網絡視頻會議的依賴。目前包括微軟公司、IBM公司、Oracle、惠普等公司在內的7000多家企業每天在線舉行的會議數越來越多。“9·11”也改變了很多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傾向在家里休息,享受生活,也由此帶動美國一些產業如建筑裝修、家電業等產業的新發展。

而在中國,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給眾多電子商務網站帶來了一次全面展示的機會。在第93屆廣交會上首次推出的網上廣交會,就挽救了因SARS疫情造成的部分損失。

國內排名第一的B2C電子商務網站卓越網,據報道在SARS期間,“每個員工送單量從過去的10多單增長到幾十單,在超負荷運轉。僅在3月份,卓越網上購物的銷售額有1200萬元人民幣,4月份前20天就有1500萬元,現在每天簽下的單都在5,000例左右”。

SARS時期通過網絡閱讀新聞來獲取資訊、相互通信和溝通、依賴電子商務進行買賣、通過網絡游戲獲得娛樂休閑等,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城市市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據報道,國美電器這樣的大賣場,每天網上交易的數額甚至達到將近30萬元,而過去這一數字為15萬元左右。一些門戶網站的訪問量也在此期間迅速增加,SARS疫情爆發以來,新浪網的訪問量一路高歌,其中“非典”專題報道的日均頁面總瀏覽量達300萬以上,而專題首頁的點擊量更高達100萬以上。同時,新浪“網絡商城”日均頁面瀏覽量上漲近20%,“網絡游戲”日均頁面瀏覽量也上漲近20%。

很多傳統行業中的企業則因為SARS疫情的影響,員工無法赴外地出差、傳統的客戶服務無法實現、原有的營銷渠道大面積減少,很多公司緊急購置電視會議系統,全面采取網絡交流方式,進行遠程交易。SARS疫情加速了傳統交易方式的改變,據估算,由于SARS因素的影響,也讓商業機會信息數增長了3~5倍。企業如果能夠突破傳統經營方式,仍然能夠獲得商機。

化危機為機遇。2002年中國移動短信息發送總量達到800億條,收入80億人民幣,中國聯通短信息發送總量達到160億條,收入16億人民幣。SARS疫情期間,每天的短信發送量都相當于以前重大的節假日。另外,“彩信”,“彩E”業務的增長也勢不可擋。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傳統的電子商務企業抓住了這一歷史性機遇。

根據搜狐2002年第4季度財務報表顯示,公司收入1060萬美元,盈利190萬美元,每股收益6美分,成為NASDAQ中國概念股中首家規模贏利的互聯網企業。報表公布當天,搜狐收盤價格報8.72美元,較年初上漲了將近5倍,其收入的增長主要來源于電信增值服務和網絡通信業務,具體如短信業務。據估計,中國三大門戶網站2002年發出的短信很可能在1000億條左右,搜狐、新浪和網易公司超過一半的收入是由短信業務帶來的,三大門戶網站也都先后公布盈利。

放眼全球,電子商務發展的外在環境在不斷地好轉,網民在不斷地上升,體驗網絡購物者在逐漸增加,支付方式的多樣化以及相關的法律規定正在逐步地制定與完善。經過網絡泡沫的洗禮,能夠生存下來的互聯網企業更加腳踏實地的認清楚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推動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在伊拉克戰爭和SARS的環境下,電子商務發展的緩慢量變過程很有可能被這種環境的突變拉動而進入一種趨向質變的過程。

近一段時間以來,B2C網站都在主動地開展宣傳攻勢,B2B網站也在充分發掘自身的資源和優勢,以迎接這一商機的到來。SARS非常時期,使人們陡然之間感覺和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不論是自愿還是無奈,人們都開始親自體驗。雖然SARS危機早已過去,但無數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個偶然的擾動因素,很可能會在特定的歷史格局下使事物發展進程出現質的改變。

電子商務能否借助于SARS危機這樣一個擾動因素,放大擾動效果,捕捉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完美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吸引電子商務的回頭客、適應并改變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和習慣,最終使進入電子商務的企業和消費者越過規模經濟的門檻,實現業務收入和成本的平衡,讓傳統行業的企業在電子商務和網絡貿易中嘗到甜頭,對于電子商務最終能否盡快發展至關重要。

電子商務的未來

數字教育概念股范文第4篇

近日,“中國云”產業發展國家級規劃已獲國務院批準,近期將會對外公布。借此消息,云計算概念股大漲了一番。據悉,未來三年中國云計算產業鏈的產值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云計算將成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

云計算再掀一輪熱潮。然而,云計算在中國熱炒已有兩年時間。兩年內,云計算的發展更多的是政府在搖旗吶喊,民間的反響并不熱烈。像美國云計算已在醫療、教育等領域惠及大眾的情況,在中國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值此“中國云”產業規劃即將公布,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政府在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上,走對方向了嗎?

中國云計算的

2010年,中國政府云計算產業的運動正式拉開帷幕。受中央政策的指導和資金扶持,這一年云計算產業園在中國遍地開花。2010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了《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明確了國家發展云計算的總體思路和戰略布局。由政府推動的云計算產業建設由此拉開了序幕。

之前9月,北京市經信委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動計劃》,將云計算專用的芯片和軟件平臺、云計算服務產品、云計算解決方案、云計算網絡產品、云計算終端產品等5大領域列為北京云計算產業的發展重點。由寬帶資本和北京市經信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道在北京亦莊投資建設的北京云計算基地成為了“祥云工程”的第一個示范基地。之后,由北京市和中科院合作的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也在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里開土動工,計劃在2013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同年8月,閘北區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作為上海首個市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掛牌,上海“云海計劃”正式啟動。該產業基地由市北高新園區和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共同打造。

2010年10月26日,上海市云計算創新基地在楊浦區揭牌。楊浦區將為創新基地投入2億元作為產業扶持資金和產業投資資金。

2011年10月22日,上海云海數據中心正式揭牌,落戶浦東洋山保稅港區。

2011年8月3日,深圳市云計算產學研聯盟宣布成立,推動深圳云計算發展的“鯤云計劃”也正式啟動。

2011年10月20日,杭州市首個云計算產業園――位于西湖區轉塘科技經濟園區的杭州云計算產業園正式開園。

除了這五個先行試點城市之外,其他城市也都紛紛上馬云計算產業項目。

2010年11月18日,“中國云谷”啟動儀式暨綠色金融數據中心高峰論壇在哈爾濱市召開,標志著旨在打造“中國云谷”的哈南國際數據城建設正式啟動。2012年4月24日,南京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2012年5月10日,投資額超百億的中國電信云計算產業園落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還有武漢的黃鶴白云計劃,重慶的云端計劃,西安的雙云計劃云鎮計劃,廣州天云計劃等等。

以上的這一系列項目,都圍繞著同一個思路展開,那就是以行政資源來推動云計算的IT基礎設施建設,再用建好的產業園區來招商引資,抓住云計算這項產業變革所帶來的商機。這種全國各地齊上馬的態勢,不由得讓人聯想起了前兩年的物聯網產業園風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國是“云計算”概念的發祥地,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之后隨著Google、Amazon、IBM、Microsoft等大型IT公司的積極推動,云計算的市場發展極為迅速。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維維克?昆德拉為美國聯邦首席信息官后,云計算已經提上了美國政府的議事日程。美國聯邦政府的云計算發展計劃分為下面三個步驟:開通聯邦app s.gov官方網站(2009年9月15曰已開通),整合商業、社交媒體、生產力應用與云端IT服務;建立聯邦云計算示范工程。2010年,云計算已在美國聯邦、州和地方各級政府機構中廣泛使用;聯邦政府大規模采購云計算服務(2012年往后)。

各級部門所執行的行動主要是評估并制定云計算標準,開發云計算方案,與云計算提供商簽訂采購合同并在政府機構內部推廣云計算的應用。

可以看出美國聯邦政府并無意主導云計算的發展方向,其出發點主要是采用更好的技術來降低自身IT成本,具體舉措是通過創造市場需求政府采購的方式來刺激云計算產業發展,通過將政府IT系統安全性要求、性能要求等寫入采購合同來規范云服務內容,督促云服務質量的提高。至于IT基礎設施的建設就都交給各家提供商自行解決,通過市場手段來推動其發展。

相較于美國,歐洲屬于云計算應用市場的跟隨者,歐盟各國對于推廣云計算的行動計劃也略有不同。英國在境內設立了私人政府云計算基礎設施G-Cloud,并對外提供云服務。

德國大力支持云計算的發展,努力消除云計算應用中遇到的技術、組織和法律問題,并通過云計算示范項目來挖掘創新和市場潛力,營造有利于云計算發展的創新環境,參與國際發展和標準的制定。

最后我們再看看鄰國日本的云計算發展情況。日本政府推出了“有效利用IT、創造云計算新產業”的發展戰略。政策要點涵蓋:通過云計算技術,提升數據中心的節能環保指標及穩定性;逐步放松對異地數據存儲、服務外包的管制;在充分考慮個人信息匿名化與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完善信息使用與傳播的規章制度;制定數字化教材等電子出版物的可重復使用制度;基于海量數據實時處理,開創新的市場需求領域,構建相應的業務平臺。

從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政府政策可以看出,他們都在積極地制定標準和完善制度,都在積極地發覺市場需求,卻并不像中國政府這樣在IT基礎建設上投入這么大的精力。

中國政府應做好定位

云計算的本質是一種標準化的IT能力,將軟件、應用平臺、基礎設施整合建立起來一個系統,通過Internet技術以按需和自助的方式提供服務。它是一種計算資源的整合模式,以提高IT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利用網絡來進行計算資源的整合,以此降低企業的信息化成本,提高信息化水平。因此,云計算的發展必然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

數字教育概念股范文第5篇

自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互聯網以來,短短的幾年時間,互聯網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不僅表現在我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方面,也表現在互聯網的用戶人數、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等各個方面。雖然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網絡業的發展遭遇了一段時期的低潮,但從近期的種種跡象來看,中國互聯網業正在走向復蘇,開始迎來它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三大門戶網站業績優良

近日,國內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和網易分別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務報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報顯示,它提前實現了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全面盈利,盈利額度達到11.2萬美元。11月5日,新浪的財務報告稱,上季度新浪的凈營業收入達到10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1%,達歷史最高值;按試算額計算,新浪在歷史上首次實現盈利24.1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數字為虧損290萬美元。11月6日,網易公布的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網易收入總額達到7440萬元人民幣(900萬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93.3%,營業利潤達310萬美元,毛利率達67.6%,創歷史最高。業內人士認為,與以往網站大面積虧損相比,如此良好的業績說明互聯網正在回暖。

由于業績的大幅上升,作為中國概念股在納斯達克的標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網易的股票一片飄紅,大幅上漲。與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納斯達克面臨摘牌的尷尬處境相比,今日的風光實在不可同日而語。國內門戶網站的股票在納斯達克受到追捧,說明了國內互聯業的發展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它們已經從過去納股中的邊緣狀態、邊緣待遇變成比較中心的狀態了。

互聯網得到廣泛應用

今年以來,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等信息化應用進展迅猛,互聯網開始在各個行業、各個部門進行廣泛的、實質性的滲透。政府信息化、行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進,使原來“不食人間煙火”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實體經濟進一步結合,也使互聯網找到了廣闊的應用空間,煥發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對此,中科院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呂本富認為,目前中國互聯網產業開始了全面復蘇。

他認為,之所以說現在的復蘇不是一些企業的復蘇,而是全面的復蘇,是因為過去中國的企業在IT方面的投入本來就不多,有一個對歷史欠賬回補的過程。在企業層面,網絡經濟到來時,啟發了企業對信息化的應用,讓他們認識到了網絡經濟的重要。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后,整個IT產業,包括互聯網業,都回到了基本面,回歸到了一個在正常經濟活動下的一個正常產業。

據估計,全球500強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億美元,現在還處于消化投資階段。相比較之下,中國的互聯網業由于本身發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沒有產生太大的泡沫。而在這個時候,政府加快推進了電子政務,企業開始重視內部信息化建設,這兩股力量反而成為比較強勁的推動互聯網復蘇的力量。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亮麗的IT市場之一。

網民人數迅猛增加

上網人數和上網計算機數反映出一個國家互聯網的普及程度和繁榮程度。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達到5800萬,上網計算機數達到2300萬。而今年上半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4580萬和1613萬,短短的四個月內分別增加了1220萬和687萬,分別比今年上半年增加21%和30%。網民和上網計算機數的迅速增加,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回暖的步伐加快。

CNNIC的歷次調查顯示,從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我國上網用戶人數每半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2000年1月達到頂峰,然后開始下降。從2002年1月開始,又開始逐步回升。今年上半年,我國的上網用戶人數為4580萬,半年增加了1210萬,增長率為35.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8%。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62萬上網用戶人數相比,目前的上網用戶人數已是當初的78倍。由此可見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增長之快。特別是今年以來網民呈現加速遞增的趨勢,預示著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的第二個春天即將來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我國互聯網絡的大環境經歷了、低潮的反復,可是從上網用戶人數的歷次調查結果看,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卻一直保持著比較強的增長勢頭。從聯合國貿易及開發會議上透出的信息,目前中國的網民人數已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同時不能忽略的是,5800萬網民在我國將近13億的總人口中僅占4%多,說明我國互聯網絡的普及程度還很低,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WWW站點數止跌回升

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國WWW站點數為293213個,半年內增加16113個,增長率為5.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8%。從我國WWW站點數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盡管在2001年上半年,網站數下降了2.3萬,但是從2001年下半年到現在,網站數又開始了增長。從2001年7月到2002年7月,一年時間增加了50474個站點。這種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互聯網產業在經歷了一個低潮后,正呈現出進一步發展的跡象。

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國國際出口帶寬的總容量為10576.5M,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長率為3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5倍,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25.408M的416倍。

CN下注冊的域名數到今年10月底達到139288個,比7月份統計的126146個增加了13142個。而在2001年7月到2002年1月這半年時間里,由于受互聯網低潮的影響,CN下注冊的域名數曾減少了1173個。這幾個月CN下注冊的域名數的重新回升,同樣說明互聯網在逐漸轉暖。

鏈接一:網民結構特征

1.用戶性別。調查顯示,男性網民占60.9%,女性網民占39.1%。男性依然占據網民主體。從歷次調查結果網民的性別分布上看,女性網民所占比例呈遞增趨勢,且增加顯著,從1997年10月的12.3%增加到現在的39.1%,男性網民則從最初的87.7%減至60.9%。男女網民之間比例上的差異也從1997年的7∶1縮小至目前的1.6∶1。這一變化趨勢與我國互聯網的普及有著密切關系。

2.用戶年齡。35歲以下的網民占82.0%,35歲以上的網民占18.0%,兩者之比為4.6∶1。35歲以下的網民仍然是互聯網絡時代的主力軍。在各個年齡段中,以18~24歲的年輕人所占比例為最高,達到37.2%,其次是25~30歲(16.9%)和18歲以下(16.3%)。

3.用戶受教育程度。目前網民中受教育程度為高中(中專)的比例最高,占30.5%,其次是本科(29.2%)和大專(26.3%)。大學本科以下的網民增長速度遠遠高于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網民,形成后來者居上之勢,在網民中占據主體。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與互聯網上的內容、服務日益多樣化以及互聯網使用更加簡便有關。

4.用戶個人月收入。調查顯示,86.6%的網民月收入不超過2000元,只有13.4%的網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37.8%的網民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無收入)。低收入網民仍然占據主體,并且增長速度明顯高于高收入的網民。這說明互聯網越來越趨于大眾化,互聯網從過去那種只屬于受過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的人的專利,轉變成受過基本教育的、收入還過得去的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工具。

5.用戶職業。在網民中,學生所占比例是最高的,達到了26.2%,其它職業中,以專業技術人員為最多,占總數的17.5%,其次是辦事員等協助人員和商業、服務業人員,分別為13.2%和12.0%。值得說明的是,與2001年1月相比,學生從20.9%增加到26.2%,絕對數量從470.3萬增加到1200萬,增長顯著。這與校園網的建設以及各種網校、遠程教育等的興起有比較大的關系。

6.用戶行業。網民中從事批發和零售貿易的人最多,占14.6%,其次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占12.1%,排在第三的是教育、科研機構,為10.8%。與2001年1月相比,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網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IT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社會服務業從8.3%增加到9.6%,制造業從6.5%增加到10.0%,IT業則從14.5%降至9.8%。其它行業在絕對人數上隨著整體網民數的增加都有所增加,但從所占份額來看,雖然有小幅度的波動,但無明顯變化趨勢。從網民在職業、行業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網民逐漸趨于多元化。

鏈接二:網民上網行為習慣

1.上網地點。62.1%的網民選擇在家里上網,43.3%的人在單位上網,其次是學校(21.8%)、網吧和咖啡廳(17.3%),同時還有0.7%的人在公共圖書館上網,0.9%的人移動上網,地點不固定。家中是網民上網最主要的地點,這與家庭電腦的普及、小區寬帶的建設以及互聯網使用成本的降低有很大關系。同時,在學校上網的網民比例也有所增加,從2001年1月的19.7%增加到21.8%,這應該與網民中學生的比例增加以及校園網建設的推進有很大關系。

2.上網時段。網民一天中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波動比較大:凌晨4、5點鐘是網民最少上網的時間,只有3.9%的網民在這一時間上網;上午8、9點鐘,上網的人開始增多,達到20.4%,并且隨著時間的延續一路爬升,到晚上20、21點的時候達到高峰,有80.5%的網民在這一時間上網,這之后上網人數又逐漸減少。這一現象說明,網民使用互聯網的時間分布狀況和人們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有一定關系。

3.用戶上網設備。目前,有97.4%的人使用臺式計算機上網,4.5%的人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用戶上網設備仍然以臺式計算機為主。但也有少量網民在使用計算機(包括筆記本電腦)上網的同時,也使用其它設備(移動終端、信息家電等)上網。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些新的上網設備正在逐漸被網民所接受。

4.上網費用來源。調查顯示,77.1%的網民采用自費上網,只有10.1%的網民公費上網,公費自費均有的占12.8%。從歷次調查數據來看,自費上網的網民都比公費上網的網民所占比例要高,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與網民上網地點的變化有一定關系:家里逐漸成為網民上網的最主要地點,自費也相應成為網民上網費用的主要來源。

5.每周上網時間。目前網民平均每周上網3.1天,8.3個小時。2000年1月CNNIC的調查數據顯示,網民每周上網時間達到17個小時,此后上網時間逐漸減少,最近一年內逐漸穩定在8~9個小時。網民上網天數也從去年的3.3天降為現在的3.1天。造成網民每周上網時間減少的原因可能與網民結構上的多元化有一定關系。

6.平均每周收發電子郵件數。網民平均每周收到6.5封電子郵件,收到垃圾郵件6.9封,每周發出電子郵件5.3封。與歷次調查結果對比可以看出,網民每周發出的電子郵件數逐漸遞減,從2000年1月的每周發出10封電子郵件減少至目前的每周5.3封,尤其是近一年來的減少最為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9封。這與網民對電子郵箱的使用更加理性以及手機、短消息、網絡尋呼等其它通信手段的流行使通信聯絡方式更加多元化有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欧美 | 精品91久久 | 日韩av手机版 | 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 涩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成人一级片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 | 国产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成人美女视频 | 色婷婷色综合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欧美日本三级 | 国产一卡二卡在线 | 性毛片视频 | 欧美xxxhd | 欧美xxxx18国产| 黄网站在线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 国产99久久精品 | 激情中文字幕 | 国产黄色av |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黄色网址大全在线观看 |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二区 | 久久久国产一区 | 欧美成人精品 | 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 精品欧美视频 | 久久日本 | 91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 日皮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人交a欧美精品 | 在线久 | 欧美波霸videosex极品 | 日韩三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