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R7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455-01
醫院開展健康教育是以醫院為基地,以病人和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使病人了解和增長健康知識,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而健康教育,則是現代醫院為滿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責,廣大護士已成為病人健康教育的主力軍。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的護理仍然是護士的重要任務。就普通意義講,健康教育貫穿疾病防治始終,預防保健和社會醫療服務是現代護理人員的基本職能之一,而進行健康教育是實現這一職能必不可少的內容和手段。因此,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為此,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做了如下的探討:
1了解護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普遍實施,病人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護士通過向患者傳授疾病的有關醫學、護理學的知識和技能,調動病人積極參與護理活動,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衛生、預防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是一項投資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進群體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培養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因知識缺乏而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預防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
2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滿足患者的需求: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不再被動的接受治療、護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保健。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掌握健康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強身體素質和維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標。護理健康教育必須把病人視為健康教育的主體,必須重視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護士要從整體入手,即要考慮病人身體狀況、心理狀況,又要考慮病人的社會文化背景,明確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關疾病的知識,確認病人所關心的問題。護士不僅為患者提供治療和護理,還應借助各種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獲取有關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識,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幫助患者盡快進入角色。
2.2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士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促進護患溝通。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患關系也從過去被動服從轉變成共同參與的合作關系,而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患者與護士的學與教的互動過程來實現的。護士、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到健康教育中,使護患關系更符合人際關系的社會性,護士與患者地位平等,增強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患者有問題主動詢問護士,護患關系得到良性發展。護理健康教育中護士與患者應形成指導、參與、合作這種新型護患關系,幫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監測疾病的變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達到非藥物治療的效果。調查結果表明,健康教育滿意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患者對護士技術水平的滿意率。“尊重病人,關心病人”是病人對健康教育滿意的關鍵。同時將護士的良好服務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完美的展示于病人,使病人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增加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2.3護理健康教育在克服患者不良心理因素上的積極作用: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治療作用。對于手術患者來說,健康教育能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降低其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可激勵患者積極參與健康維護,主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進術后康復。糖尿病護理健康教育緩解了患者焦慮、心理壓力等因素所引起的生長因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心肌梗塞患者往往存在抑郁心境,而抑郁心境是心臟病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危險因素。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調查顯示:70%的腫瘤患者出院以后需要提供相關繼續治療、用藥、復查等方面的教育,從而利用健康教育這種信息資源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不僅是連接衛生知識與行為的橋梁,對臨床各種診療也起到了輔助和增效作用。
2.4護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健康教育學是一門涉及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應用科學。教育能力是護士履行教育職責的首要條件,健康教育工作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其溝通技巧,同時更要注重培養自身的素質和優良的品質,才能用自己的知識更好的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只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在健康教育中,針對病人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因人而異的向病人及家屬傳授有關知識和護理技能,以滿足病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3小結
護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對改變患者的不健康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復率,降低并發癥,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開展護理健康教育還可以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改善護患關系,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因此,不斷完善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護理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研究組發生并發癥10例,發生率為30.3%,對照組發生并發癥26例,發生率為78.8%,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以及護患糾紛兩組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四肢長骨骨折是臨床骨科常見發病部位,包括上肢骨折及下肢骨折[1],其特點為患者大多遭受嚴重創傷,且身體制動明顯,對其生活、學習均造成較大影響,患者及其家屬將承受巨大的身體及心理負擔[2]。臨床研究表明,對四肢長骨骨折患者采用適當健康教育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臨床康復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骨折部位盡早愈合,提高四肢長骨骨折患者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3]。
3.1入院健康教育
四肢長骨骨折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熱情主動接待并積極介紹醫院基本情況,幫助患者盡快適應醫院環境,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及時提供必要的護理服務。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項咨詢問題,并進行有效解決。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及病史,并將相關內容融入護理工作中[4]。入院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患者盡快進入身心穩定狀態,并積極配合治療[5]。
3.2住院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入院后將要接受的治療內容,并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配合其治療,適當給予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態接受治療,達到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對患者可能發生的褥瘡、便秘、疼痛等并發癥的有效預防方式進行及時告知,從而降低患者發生相關并發癥幾率。進行正確的飲食指導,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選擇合理的飲食結構,保證患者攝入充足的水分及營養物質,有利于患者提高身體抵抗力,盡快恢復健康,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部分四肢長骨骨折患者需進行臥床休息,因此患者易出現便秘情況,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床上排便,并在日常飲食中加入膳食纖維,防止便秘發生[6]。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選擇合適的康復護理內容[7]。
3.3出院健康教育
【關鍵詞】 護理健康教育;老年人;冠心病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也隨之逐年升高,并漸漸發展成為嚴重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疾病。因此,除去必要的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外,做好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護理健康教育成為幫助患者掌握疾病的預防、護理知識,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避免疾病誘發的的關鍵因素。本次以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為例,探討護理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女性患者36例,男性患者44例,年齡60歲-80歲。職業:城鎮居民32例,農村居民48例。吸煙者56例。住院8d-23d,平均(13±1.4)d。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病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相同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常規護理 ①為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首先要向患者詳細說明病情和治療的可行性,獲得患者的信任。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詳細全面地向患者解釋說明其使用的藥物的機理、用法、作用、副作用等,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用藥前后是否有胸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皮膚瘙癢等藥物不良反應,如有不適立即處理并通知醫生。另外,患者需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和抽血檢驗。
1.2.2 健康教育 (1)方式:一般有口頭講解、宣傳欄、患者座談會、書面教育等四種方式。(2)內容:①疾病和治療:向患者詳細全面的講解冠心病的各方面知識,例如易患因素、并發癥、臨床表現、治療方法、不良反應等,同時囑患者備用藥或常用藥應隨身攜帶。②藥物知識:相對于年輕人來說,老年人用藥的不良反應更為強烈,通常是年輕人的3-7倍,因此必須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正確服藥。不可自行延長或縮短用藥的間隔時間,不可自行加減藥量,不可擅自停藥。另外,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特殊藥物的存放方法,以免藥物因存放不當受潮或過期。③心理指導: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經常表現出焦慮不安、抑郁、緊張、恐慌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術后恢復和生活質量。首先要提供患者安靜舒適、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其次護理人員應經常與患者溝通,認真傾聽患者的自述,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給予安慰和幫助,適時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④飲食指導:首先應選擇少鹽少糖、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高纖維、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另外,煙酒是誘發心肌梗死、心絞痛和猝死的重要因素,因此應指導患者戒煙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囑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并定時排便,預防便秘。⑤適當運動:患者可進行適當的鍛煉,例如慢跑、太極拳等,但避免劇烈運動。高濕度、寒冷、高溫的季節應適當減少運動量。隨身攜帶藥物以備不適時舌下含服。⑥出院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身心愉悅,避免情緒上的劇烈波動,保持活動范圍內的適宜溫度和良好通風。堅持康復鍛煉,活動量不宜過大,遵循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家屬應多關心和幫助患者,同時掌握一定的冠心病相關知識和救護措施,以便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發病征兆并實施救護。
1.3 療效評定 依據治療前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健康教育效果和住院天數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X2檢驗(P
2 結 果
2.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護理健康教育后,在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掌握疾病相關知識、保持情緒穩定、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
2.2 兩組住院天數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天數(8±1.1)d,對照組平均住院天數(14±1.7)d,兩組結果比較,差異有顯著性(t=9.5628,P
3 討 論
近年來,老年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大多數老年患者因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不能正確的看待此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病的治療和恢復。因此,除去必要的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外,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護理健康教育在患者的護理和康復過程中,通過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使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相關知識,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和康復鍛煉。本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必要的藥物治療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全面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掌握疾病和用藥相關知識、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情緒的穩定,并且患者的住院天數也明顯減少,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該病的治療效果。另外,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健康教育時,首先應注意禮貌,尊重患者,只有與患者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對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應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運用不同的技巧,靈活地與患者溝通。同時,要確保向患者傳授的內容具有思維性、準確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簡單明了易接受,以便促進護理健康教育的達成。
參考文獻
[1] 金穎,劉婕.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0,8(6):47.
[2] 宋喜玲.健康教育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0):53-54.
【摘要】健康教育已發展成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健康教育發揮治療效果,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疾病的病理知識和康復保健知識,對病人的康復起到了有益和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健康教育;護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經濟,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對康復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病,完整的健康是指生理、心理的健康,以及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健康教育已發展成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學階段,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方式的活動過程。健康教育既是健康保健的重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護理實踐活動之一。正確、適時的健康教育是護理對象做出健康決定和提高自身整體健康水平的必要條件。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模式也相應的由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成為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體護理的全過程,是以患者了解、掌握和運用相關的知識,重視健康的價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護士必須確定護理對象的學習需要,運用最適當的教學策略為護理對象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的目的:醫院內的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患者教育。
1.1只有在人們擁有健康意識時,才能采取行動來預防疾病獲得最高的健康水平,護士的職責是提供健康知識和行為技術指導。常見的健康教育有:避免健康危險因素,如戒煙、戒酒;應激處理、免疫接種、產前保健和正常分娩、營養、運動、安全、健康普查等,幫助護理對象建立健康負責感。
1.2為了重新獲得健康和適應傷病的后果,患者常需要掌握相關信息和技能。如果患者意識到適應傷病的困難時,就可能會變得被動及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護士應該認識護理對象的學習愿望,并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家庭是患者健康的重要支柱。如果家屬對患者重獲獨立生活的必要性不了解,可能會出現過度照顧,從而使患者產生不必要的依賴,以致延緩其康復。
1.3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從病痛或傷害中完全康復,有些患者必須面對和學會處理永久性的健康或功能改變,學習維持日常生活活動的新知識和新技能。
1.4為家庭提供支持的能力來源于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應在患者的需要被認識及家屬表示愿意提供幫助時進行,護士的職責是指導家庭成員應用健康手段來幫助患者。
1.5護理對象學習行為的發生取決于健康教育提供的信息的實用性。護士必須評估護理對象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能力,制定有效地健康教育計劃。
2 健康教育實施者
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均是患者健康教育的老師。整體護理模式實現了“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使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在一起交流和溝通,為實現健康教育提供并創造良好的條件。護理人員既能主動向患者傳授有關的疾病知識,飲食指導,藥物的應用,相關保健等知識,也可通過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采用適宜的方法實施健康教育。護士和護理對象的每一次互動都是一次健康教育的機會。在護理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進行健康教育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因此,護士應將健康教育活動與護理活動結合起來。由于護理對象的需要和學習動機是隨時間變化的,護士必須具有不斷調整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臨床工作中常用的方式有一對一的討論、小組指導講座、問題解答等。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3 健康教育實施的方法和形式
實施健康教育必須堅持因人施教,因病施教的原則。實施健康教育時,應考慮教育對象的文化水平和宗教習俗,學習期望和動機,是否有情感障礙,是否有身體和認知缺陷、語言障礙等因素。要根據護理對象的年齡和在醫院停留時間的長短,評估護理對象的需要,并提供相應的教育。護士與護理對象的溝通方式要靈活多樣,針對不同患者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既要有個別教育,又要有小組教育;既要有口頭教育,又要有文字材料書面教育;既要有音像教育,又要有圖片教育,健康教育的內容是豐富的,廣泛的,但必須有很強的針對性,適用性,要通俗易懂,容易記憶,樂于接受,這樣才能滿足不同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要求,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 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項
健康教育不是強制性的教育,患者住院就診的根本目的是治療疾病,使身體得到健康。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是讓患者掌握相關的疾病知識,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療,康復鍛煉,養成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在護理活動中應注意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隱私,注意培養患者學習健康知識的興趣,患者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就教給什么樣的知識,內容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受教育者理解并掌握所授的內容,絕不能給患者形成負擔和壓力。
整體護理是以系統的方法將病人看作一個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以病人為中心滿足病人全身心的需求。因此,它也是一種系統化的科學工作方法[1]。其優點是進一步從理論和信念上幫助護士牢固樹立以病從為中心的思想,在管理上予以保證,在臨床上強調要不斷解決病人問題,并使病人得到更主動更有效的護理,所以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過程,促使人們自學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以改善、維護和促進個體的健康[2]。健康教育與衛生宣傳的區別在于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干預措施。它既能協助病人發揮最大潛能,通過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使病人達到最佳獨立狀態,又能祛除滿足病人需要的障礙,避免健康狀況的繼續惡化。
整體護理中的健康教育貫穿病人的整修治療過程,無固定的模式和具體的時間限制。各家醫院方法、形式等都各不一樣。而我門診部主要服務對象大多為首長、離退休老干部、地方百姓,病種多,在護理過程尤為重要。我們重點抓好三個環節,體會如下:
1患病初期
制定門診接診流程,為病人做好生命體征測量,護士主動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及設施,使他們盡快了解門診部衛生設施;向病人介紹他的責任醫生、責任護士、科主任、護士長、衛生員等,以便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消除陌生感。
病人初門診部,尤其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對于病人來講,需要減輕病痛、需要被尊重接納、需要安全感,特別是疾病的發生與對醫院情況的陌生,在病人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反應,病人表現出擔憂與焦慮。針對這種心情狀態,我們首先應以優質的服務,幫助病人盡快適應醫院環境及了解有關制度,使病人有種安全感和親切感。講清疾病與心理的關系,初步認識自己的病情,從而解除對病癥的擔憂與焦慮,正確對待疾病。
2門診檢查階段
護士在病人進行檢查時,注意心理護理,安慰病人慢慢配合檢查,在未知道自己的診斷時不要過度緊張,也許只是例行體檢,沒有大礙。讓病人穩定情緒,接受檢查。
3治療階段
3.1病因預防教育:通過衛生宣教,使病人初步了解感冒、咳嗽、發熱、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病因,減少或消除致病危險因素,控制疾病的發生發展。
3.2防止疾病發展的教育:我門診部制定了各種常見病的健康宣教資料,針對各種疾病的病人,讓病人了解患病后飲食要求,常規療法,急性發作的癥狀,怎樣情況該上醫院住院治療等,使病人主動參與積極配合。
4家庭指導。
給病人講解回家后的注意事項。指導內容:包括病人的繼續治療和用藥方法,怎樣自我護理、監護病情、定期復
查的時間與方法,進行功能訓練,提供保健咨詢,包括病人病情突然變化的處理,生活與工作環境的適應,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及運動量的調理等。如:高血壓病人如何測血壓,糖尿病病人如何測血糖、尿糖,如何使用血糖儀等。另外,在做好病人這樣健康教育的同時也應對病人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取得他們的配合。
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知道疾病的一般信息,同時意識到自身在促進健康中的關鍵作用,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明白知行合一的關鍵在于行為的落實。科學的健康教育是從分析需要、確定目標,到擬定、實施健康教育計劃及教育后效果評價,這些環節均需要患者參與。我們以良好的護患關系基礎即護患雙方共同建立一種指導――使用的關系,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并使健康教育順利、真實、有效而嚴密地進行。健康教育對病人身心兩方面的健康起著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