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學方法概念

教學方法概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學方法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方法概念

教學方法概念范文第1篇

摘要:

物理概念作為物理學知識體系的支柱,對其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對物理概念教學的實施原則和方式進行了探討:實施要求在知識傳授過程中不僅僅停留在概念本身,更需要從物理概念的需求背景、本質內涵和外延、適用范圍、缺陷和改進等諸多方面進行講解,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物理圖像。實施方式要求創造好的學習環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通過有效啟發學生的思考,并使其受到科學精神的感染,達到有效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的目的。

關鍵詞:

物理學概念;科學素質;科學精神;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物理學是研究宇宙中存在的各種基本物質結構及其運動和相互作用規律的學科,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大學開設的物理基礎課,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品質,也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1]。物理基本概念用于概括、歸納、表述事物變化的基本規律,是學科基礎,對其深入學習可培養學生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2]。

1物理概念教學的意義

大學物理通過向學生傳授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物理思維能力、科學品質以及物理學研究方法[3]。物理學概念(包括原理、定理、定律)是針對學科發展需要,在實驗和理論基礎上,通過反復的概括、抽象和歸納得到的,體現了學科的思維和發展方向,相應的學習和掌握至關重要[2]。

1.1培養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發展的支柱,任何一門物理學分支的發展都離不開特有物理概念的引入。如力學的發展,離不開力、力矩、動量、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的支撐。為了描述阻止物體的力,引入摩擦力,根據物體運動方式不同,又分為滾動和滑動摩擦力;為了研究物體的形變特性,引入了壓力、剪切力等概念[4]。

1.2培養物理學的辯證和統一研究思維

有些物理概念是矛盾的結合體,如光的本質,即“波粒二象性”,對其認識一波三折。最早笛卡爾、牛頓的微粒學說,成功解釋了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波動學說起源于胡克,認為光是類似水波振動,惠更斯提出光是縱波。“牛頓環”體現了光的波動性,卻以微粒和以太進行解釋。隨著托馬斯•楊干涉、菲涅耳衍射、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研究,以及赫茲(Hertz)對光的電磁波本質實驗證明,人們逐步接受了光的波動性。直到19世紀末,在光電效應研究基礎上,愛因斯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5],為新學說奠定了基礎,如康普頓效應,德布羅意物質波、測不準原理、薛定諤波動方程等。

1.3培養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能力

很多物理概念會經歷提出、實驗或理論證實,逐步推廣和深化,甚至擴展到其他領域的過程。這說明該概念的思維反映事物本質,精確描述了對象特征。如熱學里“熵”概念,最先由克勞修斯(Clausius)基于描述熱機循環狀態的需要而提出,后來分子運動論將其解釋為不可逆熱力學過程是趨向于概論增加的態變化(波耳茲曼熵)。經過多年沉淀,又被控制論、數論、概率論、生命科學、天體物理等領域引入并應用,說明其思維方式被認同[6]。教學中可以把熵作為專題進行講解,從不同學科集中闡述物理思維。

2物理概念教學的方法

大學物理學的教學目的如下:

1)通過掌握基礎物理知識,為學習后續專業知識打好基礎;

2)全面了解物理學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物理圖像以及歷史淵源、發展等;

3)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學素質、思想、品質、精神等,通過了解科學發展的曲折和艱辛,科學研究的合作和樂趣等,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求真務實的科學品格,使其初步具備科學研究能力[1,7]。下面結合物理學特點以及教育理論和實踐,對物理概念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2.1引入物理概念背景的教育需求

介紹物理學概念背景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概念引入的意義和作用。在此基礎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如:若你們在此背景下引入新概念,應該采用什么概念來描述物質特性或規律,它與現有概念相比有哪些優缺點?通過學生的深入思考和討論,使其充分認識和理解所引物理學概念的意義和重要性。這也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式[8]。如講解微粒比表面時,根據背景提問:對于一個物體而言,表面原子存在大量斷鍵而很不穩定,表現為較強活性,是不是體積越大活性越強?通過討論發現單純的體積特征不合理,體積越大,內部包含原子數越多。進一步提問:如何描述微粒活性,并進行相應對比?這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出現類似單位質量的物質表面等答案。最后,指出微觀粒子的尺寸效應最為重要,引出單位體積的表面積概念,即比表面積。

2.2講清物理概念的本質內涵和外延物理概念的發展

體現在內涵不斷豐富和外延在不同領域的擴展。溫度概念的發展就體現了內涵的豐富,從表征“環境的冷熱程度”到“分子平均平動動能的量度”,再到“物體內部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劇烈程度”,最后推廣到“粒子集居數的反轉現象”,也就是“系統處于總能量高于平均能量的狀態”,并提出負溫度的概念。折射率的概念則體現了其外延的擴展,最初表征不同材料之間的偏折,后表征傳播速度。其實光傳輸的速度決定于材料原子之間電場的大小,也體現了原子結合力的高低,所以所承載的外延信息很多,包括光學、原子物理以及物質結構等不同學科。一些物理學概念是聯系不同領域的紐帶,如阿伏伽德羅常數是聯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對其內涵的理解比單純數值更有意義。

2.3循序漸進和系統性的教學

有些概念貫穿于整個物理學體系中,需要多學科的共同學習才能深入和系統地認識。以物理學中極其重要的“場”的概念為例,最先由法拉第(Faraday)基于電磁相互作用的超距觀點提出并進行直觀描述;隨后麥克斯韋從數學上推導了電場和磁場強度的波動方程,深刻地闡述了電磁場能量的分布[9];列別捷夫(Lebedev)通過對光壓的觀測證明了電磁場動量特性;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創立,證明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量子力學體現了場的“波粒二象性”;電磁場量子理論證明光子是電磁場的基本微粒,可與正負電子對相互轉化,具有實物轉化性,豐富了場的物理本質和內涵[10]。“場”在電磁學、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等領域都有體現。教學中要從“場”的基本特性、規律和共性出發,逐步深入:最初通過力學中重力(萬有引力)引入重力場強、重力勢能(引力場強、引力勢函數),初步建立場的概念;電磁學或電動力學則通過電荷庫侖力場引入庫侖場強和庫侖勢,通過場矢量的通量分析和環流分析分別得到高斯定理和安培環路定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通過波函數分析進一步加深對場的理解。

2.4引入必要的物理學史教育

物理學的發展過程是科學家為了解決自然界遇到的新問題而不斷探索的過程,所提物理概念是對所描述對象的高度概括[11]。新概念的提出、完善和修正需要科學檢驗和論證,錯誤的被或修正,正確的被采用或推廣,這體現了物理學思維方式。結合物理學史,對成功或失敗的物理概念進行分析和對比,有助于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成功實例:原子物理中“紫外災難”催生了普朗克(planck)的量子概念,后來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說,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開啟了量子力學新篇章;描述基本粒子單元的夸克(quark)概念,被逐漸證實。失敗實例:描述光傳輸的“以太”概念被實驗否定。當前還有很多概念亟待進一步論證,波爾(Bohr)與愛因斯坦關于量子力學的著名論戰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這可以培養學生思辨的習慣、求實的精神和相互包容的優良品質。

2.5構建清晰物理圖像

很多概念的提出都基于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思維,需要建立完整清晰的物理圖像再現其物理思維和描述意義[12]。以麥克斯韋方程組為例,它體現了電磁學基本研究思路:對電場和磁場進行曲面和曲線積分,得到相應的源。學科適用范圍體現了不同思維,如電磁學規律是基于宏觀的分析,量子力學是處理微觀世界的規律,具有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和適用范圍。以電磁波發射為例,電動力學基于LC振蕩,量子力學電子躍遷。對比講解對構建知識體系和正確應用很有益。形象化表述是構建物理圖像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在光學中講述菲尼爾圓孔衍射的光強空間分布規律時,可以采用半波帶法、矢量圖解法等進行分解,達到獲得清晰物理圖像的目的[13]。加強實驗教學有助于構建物理圖像,可分為重建性和探究性,通過實驗再現物理知識或根據預設要求通過實驗得到結果。

3教學措施和效果

為了有效開展物理概念教學,我們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主要涉及到:分組討論式教學、改革考試方式、推行非標準化答案、重建基本概念、推薦內容豐富的教材和參考書、加強實驗教學等。分組討論式教學是創造機會使學生對物理概念的提出背景、必要性、可以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在爭論中增強對概念本質的認識。典型問題有:物理概念需求背景、自我設想和構建、解決問題程度和預期目標、現有物理概念對比等。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在考試中對基本概念的描述正確率大大增加,平均得分率由72%提高到83%。非標準化答案旨在鍛煉學生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圍繞物理概念進行問題設計,采用多種表述方式進行分析。采用撰寫論文形式進行考試,要求學生通過文獻查詢、收集信息等方式來闡述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等,全面鍛煉學生能力:信息查詢、歸納總結以及寫作表述能力等。考試成績比重由原來的15%增加到30%,更能體現學生能力水平。隨著學習不斷深入,需要通過擴展物理概念的內涵或外延對新事物及其特性規律進行描述。如隨著激光光強的增加,對材料的光電離會由單光子電離擴展到多光子電離,由線性光學擴展到非線性光學以及激光等離子體物理[14]。推薦內容豐富的教材和參考書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如原子物理教學中可推薦楊福家的《原子物理學》[15],該書圖文并茂,有很多經典故事,同時設計了很多啟發式問題,使用者反映良好。光學教學中可推薦馮國英、周壽桓編寫的《波動光學》[16],該書內容豐富,主要物理概念和定律后面附有Matlab應用實例,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和形象化理解物理概念。另外,美國學者ArtHobson編寫的《物理學的概念與文化素養》等,都能為物理學概念的學習提供很好的參考。

4結語

物理學概念是物理學發展和前進的基石,體現了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反映了為了解決問題提出的新思維和方法,表征了物理學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物理學概念學習主要體現在基礎知識的掌握、科學品質和精神的培養、科學素質的鍛煉等方面。從教學方法上需要從構建物理圖像出發,結合物理學史的引入,激發學生主動性,達到全面掌握物理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目的。具體實施方式上,可以結合考試改革、非標準化答案、推薦優秀教材等來實現。

參考文獻:

[1]包景東.理論物理教學應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上發揮作用[J].大學物理,2014,33(1):1-5.

[2]張玉峰,郭玉英.圍繞學科核心概念建構物理概念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5,5(35):99-102.

[3]秦吉紅,梁穎.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應加強科學素養的案例剖析:紀念黃祖洽先生[J].大學物理,2015,34(2):15-18.

[4]喬通.科學教育中重要概念教學的國際比較研究:以“力學”概念教學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5,5(44):118-124.

[5]甘永超.波粒二象性研究中的歷史學與方法論思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9(3):90-95.

[6]孫會娟.熵原理及其在生命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3):1-4.

[7]濮春英,周大偉.大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13(3):47-48.

[8]吳波.物理概念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研究[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3,23(6):23-28.

[9]楊振寧,汪忠.麥克斯韋方程和規范理論的觀念起源[J].物理,2014,43(12):780-786.

[10]雷蒙德•塞爾維,克萊門特•摩西.近代物理學[M].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65-106.

[11]申先甲,李艷平,劉樹勇,等.談談物理學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大學物理,2000,19(11):36-40.

[12]李明.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探討[J].大學物理,2005,24(12):48-50.

[13]吳穎,徐恩生,羅宏超.振幅矢量法與半波帶法分析光柵衍射的比較[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5,22(1):70-73.

[15]楊福家.原子物理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18-219.

教學方法概念范文第2篇

【關鍵字】初中數學 數學概念 方法分析

概念是學習初中數學最為重要的一項基礎知識,是數學學習的起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構建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初中生自身數學學習效果的好壞、解題能力的高低都和數學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數學概念的學習,重視數學概念在整個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結合日常的教學實踐,就初中數學概念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數學概念的主要教學方法分析

數學概念是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起點,也是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知識點之一。在初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數學概念,在進行日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恰當地使用數學方法將數學的概念進行灌輸,可以使得學生比較輕松地獲取數學概念的相關模型,產生比較好的數學學習效果。

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概念的導入。通過實例導入概念貼近生活,同時也比較容易理解。加之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實例,這有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進行很好的結合。比如在學習正數負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去觀察天氣預報中的零上零下度數的說法。在學習幾何中的對稱圖形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蝴蝶。在進行旋轉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汽車的運動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實例能夠讓學生對數學課本的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概念的復習中采取例比方法進行學習,可以有利于以舊換新,從而尋找出差異。數學學習中是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的,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與舊的知識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有效地建立起新舊知識的關聯性。比如對于等邊三角形概念的推導就可以通過之前所學過的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來進行演繹和推導,這些方法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對舊知識進行復習,有助于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

二、重視對數學概念的課堂應用

數學概念是一種針對于數學語言所產生的理解和認知。因此,在對數學概念進行學習的時候,重點在于對數學語言進行轉化,從而有效地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因此,在日常所進行的數學概念的學習應用中,老師要教會學生對于數學概念進行數學符號的轉化。比如在進行有關圓的數學教學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很多學生對于圓已經非常了解,但是對于概念卻不夠理解,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認真細致的對于“定點、定長”這些概念的講解和分析,從而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

三、加強對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學習理解應該是在學生對于數學概念有了初步理解之后的高級階段。在這一階段,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對于概念的準確性以及嚴謹性進行透徹的理解和分析。例如,自然數僅僅只是我們學習數學中的一個概念,而之后我們又會接觸到有理數以及實數等等的概念。有理數和無理數包含于實數之中,也就是說實數的概念要比它們大。同樣,我們在學習四邊形的時候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數學概念的外延以及內涵表現的則更為明顯。有且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則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并且四邊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則是長方形,兩組對邊平行且四條邊都相等的,且有一個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通過老師對于數學概念內涵和外延的講解和分析,能夠在各個類似的數學概念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學生更好也理解數學概念知識,同時也可以理解概念之存在的聯系,對舊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

總之,數學概念在初中數學知識中十分重要,所以,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數學概念的學習和理解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斷地去培養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獨立分析與認知的能力。同時,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去探索和發現更適合本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從而有效地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以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教學方法概念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生物;概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060(2016)03-0236-01

生物概念是學習生物學科的最關鍵要素,是攻克生物學科龐大知識體系的堅實基礎。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向導,應擅長運用各種概念教學法,針對不同的概念,選擇正確的概念教學方法。

1運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1.1提高有效教學準確定位概念,選擇恰當的概念教學方法,利用較少的時間、物力、精力,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探索、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學有益于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質量。1.2學生易于理解抽象復雜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各類生物概念教學法,能夠讓學生輕松的理解某些抽象的、易混淆的概念(同源染色體、染色體組等)[1]。1.3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知識大都以概念為載體。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式”講授的課堂難免會顯得沉悶。但采用生物概念的教學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例如:精美的概念圖網、生動的概念模型、精彩的演示視頻等。

2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方法

2.1四種基本方法:歸納法、演繹法、遷移與矯正法、種屬解析法(1)歸納法分為舉例證明,總結概念、實際運用概念、修改完善概念三部分。在高中學習“內環境穩態”概念時,教材是通過讓學生了解人體體溫測定、變化規律之后引入內環境穩態概念的[2]。盡管如此,學生還是不理解各器官系統是怎么保持體溫恒定的。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結合實際生活舉例,探討一年四季中哪些器官參與并如何保持體溫恒定。另外,還可對學生發燒時的體溫狀態作分析比較。借生活經驗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例子=>新概念=>完善概念(2)演繹法演繹法可以賦予某些概念以形象,可以方便學生直觀的理解概念。在學習呼吸作用時,“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組成了“呼吸作用”。反過來,由“呼吸作用”也可推導出其他內容,這樣利于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已有概念=>新概念=>鞏固概念(3)遷移法與矯正法遷移法與矯正法由已知概念、舉例說明、形成新概念、修正概念四個部分組成。如在講遺傳、基因的時候,教師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概念,構建“遺傳”概念。已有概念=>舉例=>引入新概念(4)種屬探究法種屬探究法以概念為載體,并對其深入分析。在學習“滲透作用”時,可以用種屬探究法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滲透作用的種屬之一的半透膜開始學習,進而使其學會整個概念。可以利用種屬探究法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群落”“、染色體組”等。

2.2三種輔助方法:比較法、類比法、概念圖(1)比較法將不同的概念進行異同比較來加以區別、記憶。對于難以區別一些概念“(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等),教師可以專門做些對比表格。(2)類比法通過把新的概念與學生熟知的概念、事物類比,以使概念通俗易懂[3]。在教學生“免疫系統”的時候,可以把“免疫系統”類比為“國家”;把“淋巴”類比為警察等。(3)概念圖概念圖的特點:直觀、形象生動。學生利用概念圖可以將知識系統化,便于有序學習理解。如圖1:結束語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需求、教學環境條件對概念教學法做出恰當地選擇。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不斷探索、分析生物概念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生物學科學習、應試助力護航。

參考文獻

[1]劉勝英.關于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學方法探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5,(10):203.

[2]許忠浩.例談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方法[J].學周刊,2014,(17):199.

教學方法概念范文第4篇

但是眼科學的臨床醫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青光眼是較難為醫學本科生掌握的內容,因為該疾病缺乏直觀的病理性改變,視功能的變化又與前房角等眼壓相關解剖距離較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太容易對青光眼的概念做比較完整清晰的闡述。我們嘗試利用詞源分析和關于青光眼定義的變遷結合的方式,來說明各種類型青光眼的臨床特性,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反應:

1以詞源學方式解釋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征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是一類以眼壓升高時,前房角關閉為特征的疾病。其發病的解剖基礎為眼球直徑小、前房角狹窄、晶狀體因年齡關系體積增大,因此在亞洲地區的中老年女性多發。急性青光眼分為臨床前期、先兆期、急性發作期、間歇期、慢性期和絕對期[2]中急性發作期的癥狀是該病的典型臨床表現,一旦發作,癥狀上表現為劇烈的眼脹、視力急劇下降,伴有同側頭痛、甚至惡心嘔吐,患者難以忍受,因此不會被忽視。體征上,因為眼內壓的急劇升高,導致球結膜高度混合充血,角膜霧狀水腫,瞳孔括約肌麻痹后散大。因此眼球在外觀上因為角膜水腫和瞳孔散大后虹膜顏色觀察障礙,加上球結膜的紅色充血反襯,顯示角膜區域呈青灰色而且朦朧發光的外觀。 “青光眼”這一稱呼就是對這一改變言簡意賅的高度概括,描述性的命名,青光眼在中醫又叫綠內障,或風內綠障。其中“綠”表示了上述的角膜外觀變化,“障”描述了該病會導致視功能的障礙,“內”則提示了導致視力障礙的原因是來自眼球內部,以區別翼狀胬肉、角膜翳等眼表異常引起的視力障礙,“風”在中醫中往往被認為一些急性疾病的來源,這里提示了這個疾病起病急劇。

通過我們的實踐,發現以“青光眼”、“(風)綠內障”的名詞來解釋急性青光眼的急性發作期,不但能使學生從他們耳熟能詳的名詞來記憶該疾病的臨床癥狀。

2通過青光眼的定義的變遷介紹開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征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是一類與遺傳相關、病因不明的青光眼。因眼壓升高時房角任然開放為特征。在發達國家流行病研究中一直占據永久性致盲疾病的前三名,但最近以社會人群為基礎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發現[3],無論是在城市人口,還是農村人口中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病率可能高于閉角型青光眼,大于80%的患者因未被診斷而延誤了治療。這種延誤的結果與醫療環境和社會環境差異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不是決定性的,絕大多數病例被漏診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該疾病不像閉角型青光眼,具有典型的臨床特征,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征為隱匿性發病,開始時表現為眼內壓間歇性輕度到中度升高,眼內壓的升高隨著病程延長而緩慢升高,此時患者也適應了這種中度高眼壓狀態,因此在全病程中患者可以有輕度眼部不適或無任何臨床癥狀。伴隨眼內壓的升高,患者會出現不可逆性的視網膜神經纖維的丟失,視神經逐漸萎縮,視功能永久性喪失,最終致盲。但是因為隱匿性起病,視力喪失過程緩慢而不易被察覺的原因,和醫患雙方對該病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因此,重視該疾病在臨床醫學本科生開始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該疾病的教學一直是眼科教學中比較困難的部分,因為沒有特征性的臨床改變,眼壓改變的因素在于前房角,病理性變化在視神經,解剖學上的相關性亦不易被學生理解。我們嘗試以歷年來人民衛生出版社《眼科學》中關于青光眼的定義的變遷來強調眼壓、視神經和視功能(視野)的相關性。其內容如下:是指眼內壓力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4];具有病理性高眼壓合并視功能障礙者即稱為青光眼[5];具有病理性高眼壓或視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視功能障礙者即稱為青光眼[6];具有病理性高眼壓足以引起視盤凹陷、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者稱為青光眼;當眼球內的壓力(眼壓)超過了眼球內部組織,特別是視神經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時,稱為青光眼[7];是一組以特征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壓增高是其主要危險因素之一)[8]。

通過這一系列定義的變化,不但強調了眼壓、視神經和視功能(視野)這三者在開角型青光眼中關系的重要性,而且還能告訴學生,對任何一個疾病的認識,都是需要不斷的深入研究,才能一步步地揭示真理,解決問題。鼓勵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而是要有一種探索的精神來面對臨床醫療的學習。

3小結

眼科學的教學、診斷和病歷記錄形式一直是形態學為主的方法,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理解的抽象性的內容,青光眼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嘗試使用通過對青光眼的中醫釋義和對青光眼名詞解釋的變遷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容易的方式來理解和記憶該類疾病的臨床特征,尤其是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等眾多的科技手段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眼科學》的教學和臨床中,以往需要筆記、粉筆和掛圖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完全被淘汰。但是,還是需要在技術進步的同時,積極探索多種模式,來對應不同特點的疾病,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種疾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記憶和掌握。

參考文獻:

[1]吳晉暉. 如何做好“青光眼”課堂與網絡相結合的教學設計[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1):59-61.

[2]Liang YB, Friedman DS, Zhou Q,et al. Prevalence of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in a ruralChinese population: the Handan eye study[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1,52(11):8250-8257.

[3]上海第一醫學院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學教研組.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7:340.

[4]中山醫學院.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107.

[5]毛文書.眼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116.

[6]毛文書.眼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107.

教學方法概念范文第5篇

[關鍵詞]物理概念 等效 深化鞏固

在新課標下,中學物理的概念的形成尤為重要,物理基礎知識包括物理現象、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等方面,而其中首要掌握的是物理概念。因為它不僅是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構成物理定律和公式的理論基礎。所以,教學中引導學生搞清物理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它包括二大類:

其一是只能定性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基本物理特性和性質。如:重心、簡諧振動、電磁波等等均屬此類。

其二是不僅能定性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基本物理特牲和性質,而且還能定量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基本物理特征和性質。如:力、加速度、功等屬此類,我們把這一類通常又叫物理量,對于第一類只能叫物理概念,而不能叫物理量。

物理概念具有高度的科學性、概括性,因此,教學中教師對其比較重視,下面我從概念的引入、形成、定義、表達式、深化和鞏固幾個過程談一點如何重視的體會。

二、概念的引入

1、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迫切性

教師在講一個新概念之前,應當明確指出,不引進新概念,已有的知識已經不能概括我們正在研究的事物特征。

2、運用舊知識進行類比,引入新概念

物理知識是比較系統的,不是彼此孤立、毫無聯系的,也就是說前面學的知識,不僅是學好后面知識的基礎,而且往往可利用學過的知識來引入一些學生容易出現理解上錯誤的概念。如“浮力”概念的引入,如果從生活中的簡單事例“木塊能浮在水面”上來引入的話,學生易感覺到浮力似乎是一種特殊的力。如果我們從已學過的“二力平衡”出發引入“浮力”概念,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方法是讓學生通過觀察靜止在臺面上的木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而平衡,類比靜止在水面上的物體也受到重力向上的托力的作用,進而引導學生比較“木塊能浮在水面”和“船能浮在水面”等學生生活經驗中的事例,找出共性,概括出“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一個向上的托它的力,這種力叫做浮力”。

3、利用舊概念的深化引入新概念

在舊概念不能確切描述已有的現象時,教師還可利用學過的概念,加以引導深化,從而引入新概念,這樣,可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對新概念留下深刻印象。例:利用“速度”引出“加速度”來。在學生學過勻速運動后,他們對于公路上速度不同的車,都能做出某個速度快,某個速度慢的判斷,如教師問:汽車、火車急剎車時,“速度”怎樣呢?回答:“慢慢減小”,顯然,這個回答不能確切反映“速度”的變化量,那么要描述這個變化量,引入“加速度”這個概念就解決了。

4、由演示實驗提出問題,引入新概念

利用生動的演示實驗,恰當地啟發性設疑,引入新概念,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人入勝,使一節課一開始就搞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5、糾正原有錯誤概念,引入新概念,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原有的概念,而且對新概念印象比較深刻。

三、概念的形成

1、通過多個實驗,找出共性形成概念

自然界的事物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和運動形式,即有個性,而有些物理概念,就是在研究了多種具體事物的個性和過程后,棄去非本質的,找出本質的、共同的東西而得到的。

2、透過現象,抽出本質的東西形成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的本身,就是描述有關物理現象的本質和特點的,對這一類概念,必須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和結果,找出其主導作用的、具有決定其本質的東西。

對不能用實驗直接演示出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可根據生活中的一些事實或某些間接實驗,進行假設推理,形成概念。

4、運用類比,溫故知新,形成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實在通常情況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直接給學生講述,學生難以接受,我們如由分析看得見的現象開始,運用類比,可使學生較順利地抽象出不能直接看到的新物理事實和概念,這樣,對學生有著很大的潛移默化作用。

5、運用對比、比較的手法形成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有相似之處,本質不同,而常被學生混為一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大多數教師都重視用“對比“的方法,來講清其形成過程,區別其異同點。這樣,條理清楚,學生易接受,記憶力牢固。如位移和路程,速度和加速度,蒸發與沸騰,振動和波等等都是常用“類比”來講述的,這里不再贅述。

6、運用比喻,使概念形象化

對于缺乏直觀性的概念,恰當地運用比喻,把科學性與通俗性結合起來,變無形為有形,使之形象化。但“比喻”所應用的畢竟是另一事物,它不是所講物理模型本身,所以在應用“比喻”之后,一定要明確指出:“在那些方面兩者可以相互模擬,而在哪些方面兩者之間有質的差別,以免概念被曲解。

7、運用等效方法,形成概念

用等效法處理某些概念的過程有二種情況:

其一,是人們注意到兩個不同的物理過程(現象)在某一方面,有共同性或相同結果,在解決這一物理過程中的某個方面問題時,就可用另一物理過程代替它,同時也能對這兩個不同的物理過程的物理實質獲得更深刻的認識。

其二,人為的選擇較為簡便的處理方法,去處理一些物理過程,以獲得其方面相同的結果。但并不涉及物理過程的物理實質。例:合運動,合力,重心,電路,總電阻等等,都可用等效法來處理。

8、掌握概念“層次”,不能引得過深,還能使學生聽懂,又不能在某“層次”上把概念講得絕對化

四、對概念的定義

在引導學生形成概念之后,接著教師的工作是如何對概念下定義,教材中對有些定義已做了精辟的闡明,而有些要領還須要教師來完成,完成定義教師除引導學生深入到事物內部揭示事物的本質,把本質用精煉的語言,清楚、準確地表述出來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定義不能循環,就是說不能用被下定義的概念來下定義,即不能在下定義部分中出現被下定義的概念。例:不能說“物理學是研究物理的科學”。

2、定義必須是相應相稱的。就是下定義部分與被下定義部分的外延要相等。例:不能說“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規律的科學”。也不能說“物理學是研究力學的科學”。

3、定義必須清楚、明白,不能用比喻。

4、定義不能是否定判斷。

對于課本上的定應急,講解時應注意,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不應隨便另用其它表達式,還應注意定義的科學性和邏輯性。所謂科學性,是對定應急表達準確,講解正確,論證確切。

五、概念的深化和鞏固

1、對初次接觸的概念,不要求學生一次“弄通,應逐步的了解深化”

掌握一個物理概念要有一個逐步深入,逐步完善的過程,對于一些比較復雜,難理解的概念,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弄通,只有通過反復使用,從不同角度多次接觸或采用小循環的方式,使學生逐步地融會貫通。但多次出現同一概念時,不能做原地踏步式的簡單重復,應將概念放到與它相關的規律中去,在不同的條件和要求一來加深、鞏固。

2、基本概念的講述與圖象有機結合起來

有些物理現象和過程直接可用圖象反映出來,有些現象和過程我們按照其規律間接地做出圖象來,因為用圖象反映規律更為直觀、形象,易為學生所接受,使規律系統化、完整化,而且思路更為清楚,因此,把概念融會在圖象中講解,便于概念的深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小视频 | 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18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 欧洲精品久久久 | 美女航空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97秋霞影院| 成人久久精品 |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v高清 | 极品视频在线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 男人天堂网在线观看 | 午夜黄色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av成人免费| 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成人影院 | 国产精品一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黄色一级毛片 |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污网站免费 | 国产性―交一乱―色―情人免费看 | 狠狠操狠狠操 |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热久热久 | 亚洲无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区 | 超碰在线 | 麻豆成人入口 | 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99re国产视频 | 能在线观看的黄色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