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療質量控制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字:SMA改性瀝青路面 施工工藝 質量控制
SMA改性瀝青及SMA路面是一種新型的路面結構,具有如下特性:①.造價高,對路基與路面的施工質量要求較高;②.改性劑必須完全分散在瀝青中,才能充分發揮其效能;③.改性瀝青及SMA混合料具有粗集料多,礦粉多,改性瀝青結合料多,細集料少,摻纖維穩定劑,材料要求高的特點;④.只有在高溫狀態下碾壓才能達到密實效果,且不產生推擁;⑤.改性瀝青及SMA混合料冷卻后非常堅硬,強度高。
1、SMA瀝青混合料的施工
SMA瀝青是一種以彈性塑膠類改性瀝青,正確使用可以顯著提高瀝青面層的抗車轍性能,增加耐久性,增加抗老化能力,延長公路的壽命。與AH-70基質瀝青相比,SMA瀝青的粘度和軟化點顯著增加,SMA瀝青的運輸儲存和路面面層施工有一些與基質瀝青不同的要求,只有正確使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1.1運輸的技術要求
SMA瀝青在生產工廠裝車溫度必須保持在160℃以上,運到混合料拌合場的溫度不應低于140℃,運輸車輛須在24小時內運到指定地點,并及時把瀝青泵送到瀝青儲存罐中。
1.2瀝青拌合場儲存的技術要求
SMA瀝青的儲存溫度應保持在150℃左右,若溫度低于所要求的儲存溫度,SMA瀝青的粘度過大,從而導致瀝青罐的油管路堵塞,最后只能停產修理。瀝青熱拌廠應盡量少儲存SMA瀝青,做到隨進隨用,用時多存,不用時少存,存貯是不宜超過24h。
1.3泵送的技術要求
SMA瀝青運輸、儲存溫度要求較高,當生產混合料時需要用瀝青泵送到混合料攪拌機中,由于瀝青泵帶有過濾器易被某些物質堵塞過濾器網眼,從而影響瀝青的泵送能力,建議使用網眼較大的過濾器(9.5mm以上),同時加強瀝青管線的保溫措施,以防止管線中的SMA瀝青溫度降低堵塞管線。
1.4拌合、運輸的技術要求
為保證瀝青混合料的質量更穩定,瀝青用量更準確,宜采用間隙式拌和機拌和。拌和必須均勻,只有SMA瀝青改性劑完全分散在瀝青中,才能充分發揮其效能,對于密級配(AC-13I)混合料,應做到拌合后的混合料均勻一致,無細料和粗料分離及花白、結成團塊的現象。
1.5攤鋪的技術要求
SMA瀝青混合料在攤鋪時應盡量連續不斷的施工,以減少攤鋪機和壓路機的停頓,應盡量減少縫,提高其面層平整度。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表面層宜采用攤鋪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橇式攤鋪厚度控制方式。由于SMA瀝青粘度較大,粘附力強,用部分攤鋪機的后雪橇是膠輪式結構,膠輪易粘附混合料細顆粒,影響平整度,所以攤鋪機后雪橇是膠輪式結構的必須改成鋼滑靴式結構。
1.6碾壓的技術要求
對于密級配型混合料,其適宜的碾壓溫度范圍是130℃-150℃,其最終碾壓溫度不低于110℃。SMA瀝青混合料的壓實工藝本著以下原則進行:按照“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碾壓進行碾壓,壓路機必須緊跟攤鋪機的后面,只有在高溫條件下碾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壓實速度控制在4-5km/h。碾壓速度均衡,倒退時關閉振動,方向要逐漸地改變,不許擰著彎行走,對每一道碾壓起點或終點可稍微扭彎碾壓,消除碾壓接頭輪跡。
2、改性瀝青施工質量控制的難點
2.1改性瀝青混合料粘度較高,各工序的施工溫度均比普通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要求高,貯存、運輸期間的降溫不應超過10℃,生產廠至施工現場的距離較長,深圳交通繁忙,氣候變化大,混合料貯藏溫度控制難。
2.2瀝青路面施工質量與攤鋪機械的性能密切相關,深圳市瀝青攤鋪機械型號多種,性能不一。如何選擇性能良好的施工機械,是監理工程師質量控制的重點。
2.3瀝青攤鋪時必須均勻、連續,工人素質必須高,要能正確判斷攤鋪界面。
3、施工質量控制
3.1施工前準備工作
SMA施工前,除按普通瀝青混合料進行常規檢查外,還應檢查以下幾個方面:木質素纖維須在室內架空堆放,嚴格防潮,保持干燥;改性劑SMA存放時間不宜太長,以防止老化;對木質素纖維添加設備進行計量定標,木質素纖維添加設備不得受潮;改性瀝青運輸溫度不低于150℃,保溫貯存溫度不低于140℃,不得長時間存放;對現場加工的改性瀝青必須不間斷地攪拌,以防改性劑離析;制作好的改性瀝青的溫度應滿足瀝青泵輸送及噴嘴噴出的要求。
3.2SMA混合料瀝青含量的控制
設計瀝青混合料的難點在于保證其堅硬的礦物骨架和合適的瀝青用量。實際操作過程中應隨時控制每天SMA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及時了解各項技術指標。
3.3SMA的制拌
生產SMA采用的間歇式瀝青拌和機額定生產能力為200t/h,實際生產能力為133~155t/h。在采用間歇式瀝青拌和機時,SMA與普通瀝青混合料生產的主要區別是:
木質素纖維的分散拌勻非常重要;SMA不應在貯料倉里儲備時間過長,數量不宜過多;采用人工添加木質素纖維易產生由于人為因素而少加或多加的現象,從而影響SMA的使用品質;采用機械添加木質素纖維應防止輸送管道堵塞;要準確掌握施工溫度。
3.4SMA的攤鋪和碾壓成型
SMA的攤鋪與普通瀝青混凝土相同。由于使用了SMA改性瀝青及纖維穩定劑,混合料的攤鋪溫度宜為160℃~180℃,溫度低于140℃的混合料禁止使用。當路表溫度低于5℃時,不宜攤鋪改性瀝青SMA;SMA的攤鋪厚度應根據試驗路的數據來確定。SMA的碾壓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
在檢驗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實驗室運用各種類型的現代化自動分析儀,并對檢測過程采取了嚴密的質量控制措施,以確保檢驗質量,從而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因此檢驗室的質量控制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醫院內涵建設的基本內容,并且愈來愈受到醫院管理層的重視。本文就醫院檢驗室的質量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1 堅持做好室內空間的質控工作,確保檢驗質量
1.1 加強醫院的標準化管理,要嚴格按照醫院醫療管理和檢驗質量管理要求,創立和改善檢驗質量管理,確保機制,對檢驗室的工作實行全過程的監控,主要檢測室的質控記錄和空間質評成績。發現隱患,及時提出意見,及時改進,防備醫療缺陷。
1.2 實行對機制落實狀況的考核和管理,檢驗工作者要按照醫院和檢驗室的質量考核方案,對管理機制的落實狀況進行考核,要重視終末質量控制,又要注重每一階段的質量考核。
1.3 協調好檢驗室與臨床的關系,每個檢測項目都有特殊的要求,檢驗人員應把這些測試要求告知臨床,說明它對結果的影響。定期與臨床交流,加強其對檢驗項目的了解,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和要求,并對此進行思考和探討,以此來相互提升、相互推動,從而為臨床查明病因、制定療效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協調好與臨床的關系,對檢驗室的工作改進、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尤為重要。
2 加強每一階段的質量控制
2.1 做好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排除各種干擾,重點對標本的采集和處理采取監控。
2.2 開展室內質控、常規查看項目,同時一定要參加本省衛生部臨床檢驗核心機關的室間質評行為。檢測前查看儀器的運行及日常維護,把儀器造成的誤差降低到最低。
2.3 認真執行檢驗結果的核對制度,對檢驗結果實行查對、核實,好出現結果異常及時復查,并對臨床醫生分析緣故,確定無誤簽字后,方可發出報告,盡可能的做好分析后質量控制。
3 加強臨床檢驗質量的控制措施
3.1 隨著檢驗儀器的自動化、網絡化,產品化試劑的規范化的運用,檢驗工作者系統化、規范化的業務知識的培訓,使檢驗工作日益改善,現代化的全自動儀器可同一時間檢測數七項,基本上自項常規和生化分析,因此要更新傳統的管理模式、應用現代儀器,規范各臨床檢驗室,有效降低綜合分析成本,使患者能夠得到有效和及時醫治和康復。
3.2 加強儀器的運用管理,應使用國內有行政部門認證注冊的儀器,并按照操作規程規范應用,做好每日、月、年的保養記錄,定期保養和維護,以確保儀器的正常運行。
【關鍵詞】助孕治療;零缺陷護理;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214-02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1],病患對治療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對于護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護患矛盾也日益增多。尤其在發生意外后,患者往往把責任推給醫院,追究醫護人員的醫療責任。因此,護理質量成為眾多醫療機構關注的焦點,“零缺陷”管理在護理質控中采用十分重要。零缺陷護理質控可以提高護理質量[2]、安全以及患者的滿意度,從而有效規避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減少患者的損傷以及經濟損失。本文以116例助孕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零缺陷護理質控提高助孕治療病案質量進行研究探討,現總結如下,以供業內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接診的116例助女性孕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6.3±3.6)歲,其中初孕產婦59例,經孕產婦57例,病程2~9年,平均病程(4.9±0.6)年;其中人工流產術后不孕48例,流產后未清宮29例,產后不孕24例,異位妊娠治療后不孕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例分布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①觀察組:在治療前對每一個致病因素進行排查[3],對癥制定治療方案,在助孕治療護理的過程中,要求配偶治療全程陪伴;建立零缺陷護理質控制度,成立質控小組,定期對護理進行抽檢,找出問題并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制定培訓、考核制度和相應的獎罰措施,規范、約束護理中各項活動;定期組織護士參加多種形式的法律學習,增強其法律觀念和自我維護的意識,幫助護士掌握護理事故、差錯與法律的關系,使其明確護理在法律舉證責任中的作用,增強醫護人員防范醫療糾紛的觀念;把專業知識的教育培訓作為降低護理缺陷工作的首要任務,由護理部組織培訓,提高護士綜合技能;完善工作流程和相關制度,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建立零缺陷護理小組,護士長為組長,制定工作計劃,及時處理潛在的護理缺陷問題,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將潛在的護理缺陷處理在萌芽狀態;著重在心理護理,緩解不孕患者焦急的情緒,為其營造和諧的醫療氛圍;加強護理病歷的書寫規范,提高護士零缺陷護理服務的認識,改變其護理觀念和服務態度,增強其服務意識,滿足患者需求,提高對安全隱患的重視程度,預防護理事故的發生;組內定期進行患者護理意見反饋,由護士長總結,并向全體護士做匯報。
②對照組:采取傳統管理模式下的護理,患者進入治療流程后,維護好衛生環境,向患者介紹環境以及治療流程;定期與患者溝通,做好常規記錄;保持患者的正常治療流程。
1.3療效評定
助孕療效評定:①無效:行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前后無明顯改善;②好轉:治療2年后未受孕,但是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證實輸卵管通暢;③治愈:治療2年以內成功受孕。
1.4評價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價,其中護理質量包括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管理工作、防范風險意識以及健康宣教。單項質量評價20分,總分100分。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質量的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觀察組患者(94±1.2)分顯著優于對照組(81±2.3)分,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
3 討論
零缺陷護理質控作為新型管理方法[4],對質量管理和護理實踐工作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本院自開展零缺陷護理質控工作以來,成立了質量控制科室,開展了各種護理質量宣傳活動,通過實際工作,增強廣大醫護人員的質量意識,向“零缺陷”的目標前進。加強培訓護理部人員,強化其服務意識,提高其綜合素質。零缺陷護理質控范圍包括護理制度[5]、醫療護理技術、護理環境、以及心理護理等方面,對其中潛在的缺陷因素進行管理是零缺陷護理質控的主要內容。實施零缺陷護理質量控制,可以有效的增強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和防范醫療糾紛的觀念,使其嚴格遵守護理操作規范,明確自身的工作責任,對各個方面護理缺陷因素及時評價并預防。本組實驗中對觀察組患者護理進行零缺陷護理質控,其護理質量評分(94±1.2)分顯著優于對照組(81±2.3)分,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
綜上所述,零缺陷護理質控可有效提高助孕治療病案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值得應用推廣,在此鼓勵工作在一線護理質量控制崗位的護理同仁們積極探索前進,提高護理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溫月新,李慈梅.護理病歷質量控制措施的探討[J].臨床護理,2013,1(5):164.
[2]蔡雷,王龍鳳.護理病歷質控小組在提高護理記錄質量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8(23):86-88.
[3]巴桑鄧珠,眭萬瓊.護理人員法律意識現狀及應對措施[J].護理研究,2012,19(1):17-18.
[4]丁烯,唐曉英,葉敏,張黎.護理記錄全程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現代臨床醫學,2011,31(6):444-445.
[5]趙永清.護理文書書寫潛在的法律問題及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3,4(3):57-58.
[6]朱少銘,王作軍,金朝霞,等.醫療質量“零缺陷”管理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19(8):483-484.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的護士25人作為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在22~37歲,平均年齡(27.6±2.2)歲;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的護士25人作為觀察組,女25例,年齡在21~37歲,平均年齡(27.7±2.2)歲。
1.2方法
對照組未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觀察組則實施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具體如下:①建立質量控制小組:手術室護士必須要有責任心及工作經驗,同時具有法律意識,因此治療控制小組的組長必須具備這些條件。成立5個質量控制小組,每組由1名組長和4名護士組成,由組長負責全面的質量控制,不定期進行抽查,若出現問題及時總結問題并提出處理方案。5個小組分別為管理質量檢查組、消毒隔離組、護理文書組、教學組、五常法組,每個小組必須掌握本組的質量控制標準及指標,每周匯報1次工作,每個月進行1次會議。②明確組內質量控制的內容:管理質量檢查組需進行管理檢測工作,負責落實規章制作的執行情況,崗位的職責落實及工作流程;消毒隔離組需執行無菌操作,檢查無菌物品擺放,對一次性消耗品做月計劃,及時提供無菌物品;護理文書組需檢查護理表格的完整性、正確性及真實性;教學組需落實對實習生、護士的教學計劃,安排繼續教育的內容,提高科室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五常法組需檢查手術室的衛生,手術室的區域劃分,手術器械及藥物的擺放,手術的記錄,不良事件的記錄,物及應急藥物的準備,醫療廢物的處理。③質量控制的措施及質量控制人員的職責,定制質量管理標準,并制成質量控制手冊,通過學習發現問題,組間討論修改,要承擔自身職責,每周不定時地抽查質量檢查及監督工作。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次數,包括手術器械的數量不符、手術物品的準備不全、損壞貴重的設備儀器、急救箱內藥物不全、藥物器械的擺放較亂、藥物出現外漏、漏簽醫囑;兩組護理質量的評分,每個季度進行評分1次,滿分100分,包括五常法組、教學組、護理文書組、消毒隔離組、管理質量檢查組、總體質量平均分。
1.4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不良事件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總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質量評分
觀察組五常法組、教學組、護理文書組、消毒隔離組、管理質量檢查組、總體質量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關鍵詞: 科室;護理質量;控制
質量是醫院管理的核心,護理質量則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與健康,因此,加強科室護理質量管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滿意是護理管理的中心任務,是醫院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1 護理質量的概念
指護理的工作表現及服務效果優劣程度,是在護理過程中形成的客觀表現。
2 科室質量控制
小組人員組成由護士長、辦公護士及護理骨干組成,科室質量控制的重點是進行過程質量控制,護士是質量控制的基礎,要求每個人認真履行職責,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盡責的工作局面。
3 科室護理質量管理護理質量是醫院綜合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護理質量管理是促進醫療專業發展,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的有效舉措。
3.1 嚴格遵循護理質量標準 護理質量標準是護理質量控制與評價護理質量的基礎,是護理質量控制工作的目標。
3.2 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使各級各類護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對病區的分級護理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護理病歷書寫標準等,認真組織學習,嚴格執行。
3.3 合理排班 護理管理者應以人為本,充分調動起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結合,相互協作,適當考慮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護理人員關系的協調性,發揮互補性,提高護理群體質量。
3.4 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鼓勵護士參加繼續教育,鼓勵自學成才,強化專科培訓,組織自身基礎好的、脫產學習畢業的大專護士及護理骨干輪流知識講座,每周安排1次,內容要求有本科室特色并與科室實際工作相結合,在學習中認真總結經驗,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以此提高在職護士業務素質,從而提高科室整體護理質量。
3.5 改善服務態度,提倡主動服務 轉變觀念,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概念,應該認識到只有加強服務,才能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與患者交流要靈活應用文明禮貌用語,要換位思考,尤其是在出現服務瑕疵時,更應禮貌服務,這樣可彌補不足,取得諒解。
3.6 建立質量信息反饋制度 如建立意見簿或定期向患者發放征詢意見表,以此反饋護理工作情況,接受患者監督,從而改善服務質量。
3.7 建立檢查考核制度,強化質量控制 做到抽查與全面檢查、隨機與定期檢查相結合,全方位考核護理質量。每月一次科室護理質量自查,對科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制訂護士定期考核制度,不定時深入病房控制幾個關鍵環節,認真落實護理工作各個環節,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并逐漸完善。 4 科室質量控制的具體內容及措施
4.1 內容 基礎護理、分級護理、病區管理、急救藥品物品、消毒隔離、技術操作以及護理文書共七個方面。
4.2 措施
4.2.1 加強基礎護理 基礎護理是衡量護理質量優劣的基本標志。它的具體內容又包括:正確執行醫囑,嚴密觀察病情,對新入院、疑難、危重患者配合醫生及時處理,做好精神與生活護理,嚴格遵守無菌觀念及無菌技術,嚴防院內交叉感染。
4.2.2 做好分級護理 認真執行特護和一、二、三級護理常規。對危重患者的特護要不間斷地嚴密觀察病情,及時、準確地執行醫囑,熟練掌握和使用急救藥品器材;對重癥需絕對臥床者行一級護理,要每30 min巡視1次,仔細觀察病情,精心照料患者的飲食和大小便,定時翻身按摩,防止發生褥瘡;對不能下床活動者行二級護理,每2~4 h巡視1次,對患者給予必要的生活、飲食護理;對病情輕或待出院者行三級護理,要每天巡視3~4次,關心其生活起居和執行必要的醫囑治療,并做好出院教育。
4.2.3 科學管理病房 根據病房工作的客觀規律,實行科學管理,要求做到病房清潔、整齊、安靜、舒適,病區秩序良好,保證醫療、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使患者有安全感、舒適感和信賴感,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2.4 加強急救藥品及物品的管理 嚴格執行藥品管理制度,急救藥品及器材放于固定位置,指定專人保管,每天檢查1次,搶救藥品及時補充,器材使用完后歸還原處,經常保持完好。
4.2.5 消毒隔離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工作時間衣帽整潔,嚴格無菌操作,病房、工作間、治療室、換藥室要定期消毒,無菌物品定期更換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