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語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中生英語語感文化差異在高考成績中,英語占了很大的比重,這就表明了英語學科的重要性。想要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績,英語的成績好壞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師生一定要重視英語的得分。在平時的英語練習題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僅憑自己的語感就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這就證明培養語感也是在英語考試中得分的好方法。現在的教學中一再強調要淡化語法,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培養學生語感就顯得更加有效。這是學好英語的一條簡潔途徑,也是必須要經過的。沒有一個好的正確的語感,英語的學習就變的沒有趣味,所以教師必然要擔起語感的培養這一重任。下面我們就先探討具體何為語感。
人對某種語言的感知能力稱之為語感,其中包括對語言的聽力、反應力、理解力。英語語感則是指人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其中包括對英語中的語言、語言以及語言情感的感受能力等。英語語感是對于英語語言的感知能力、生成能力和對課文理解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若要學習和運用文字語感是基礎。若要準確把握語言文字的意思也要具備一定語感。語感不是生來具有的。先該擁有一定的語感需要勤加練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大量的知識儲備。同時,在教學中老師應多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加強訓練和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感和敏銳的語言直覺,在遇到新的語言文字時能憑直覺判斷對錯,進而得到文感、意感和情感,實現對文字準確理解的目的。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呢?
一、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和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的翻譯法,即便使用也應該加強分析對比。要求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并逐步過渡到使用英語詞典,這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詞匯的內含和外延,因為用一種語言解釋另一種語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對應,完全準確。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即有些英語詞、句用漢語很難解釋,甚至會出現越解釋越難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經常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所給出的語境應盡力和該詞、句所處的語境相似,而且是學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以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二、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交際地域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人們常說的中國式英語,是指依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方法產生的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或表達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的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表達。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我們就不能確切理解和正確表達思想。
三、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
大量背讀古文是過去人們學習漢語的常用方法,現代語言學習的理論也告訴我們,大量的語言輸入為語言的輸出創造可能性,這些都是告訴我們積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讓學生隨時注意記錄一些有用的詞、短語、精彩的句子和短文,還要他們經常翻閱或背誦,并多加模仿運用,使優美的詞、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爛熟于心,為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培養語感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和氛圍
學習英語,除了學生自己要經常練習外,還應有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多給學生創造一些無意識記和學習的環境,如學校或教室的標語可用英漢兩種語言書寫,學校可辦英語墻報、英語廣播、英語角等。還可采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辦法,如聯系許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號是相關英語單詞的首位字母教單詞。這樣,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過程有時就成了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語知識的過程,其他學科的某些知識點就成了誘發學生復習英語的因素。
朱熹曾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總之,語感是一種難以明狀,但又實實在在存在著的非常有用的對語言的感覺,教師不能忽視學生語感的培養。搞好英語課本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英語語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符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要想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并能靈活運用,就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要把握語感,只有聽說讀寫融會貫通,抓住英語學習的關鍵,那么英語教學的最終任務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李海林.語言的隱含意義,語感與語感教學\[J\].語文學習,1992,(10).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關鍵詞:語感 朗讀 背誦 聽說
語感是在吸引外部語言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種逐漸完善的心理機制。語感是人對語言的領悟感應能力,是語言訓練到熟能生巧的表現。它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英語教學有它自身固有的特點,是經過感官化了的。而真實思想的注入,又揚棄了淺薄的感官追求,感官又反過來提升思想,最終在感官上留下最真實的思想情感內涵。
在語感的深層結構中,這種關系性強化到離開整個語言系統根本無法看懂某個句子、領略某個詞組、品味某種轉折的地步,有時,且不說某個句子,即便是整個段落,一旦離開特定的語言系統就會頓時失去意義,成為一堆要素性的語符材料。語感具有一聽就清,一說就順,一寫就通,一讀就懂的功能。因此有些人能從別人的語音、語調、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等準確把握別人要表達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義。當然,具體到每一個人,語感的素質就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廣度、美度、敏度因人而異。那么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呢?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注重朗讀背誦,培養語感
注重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進行形式多樣的口語訓練,不斷培養學生養成說英語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語感強的人理解力解,聽別人說話能抓住要領,語言表達流暢得體,反應迅速,表現出來就是外語學習的高效率,它有助于提高英語的能力。在教學中,我首先要做到了解學生,熟悉教材,從培養學生用英語會話能力出發,我每節課都會從學生們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英語開始,從提問到對話到復述再到獨自表達,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于學好外語,道理是一樣的。朗讀背誦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讀,多背誦,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比較重視朗誦這一環節。讓學生多讀多背,讓學生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意味和美感來。一種語言有一種語言的精神,而傳達這種精神的是音調,語感只能從音調中體會出來。同時我們還會選一些英語故事、新聞報道、詩歌、諺語等讓學生朗讀,以提高朗誦興致,提高語感。
如此反復,讓學生們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績,感到自己正在不斷進步,有所收獲,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全體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們自暴自棄、羞于開口說英語的現象改變了,課堂活動有了很大的特色。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創設聽說環境,領悟語感
外語教學最忌諱的是講得太多,練得太少。根據學生的好勝心、興趣、愛好和求知欲,把所學的內容用多種練習方式,啟發學生思維,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引導學生在大量口語練習中形成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感,是每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
合適的多練是培養良好語感的有效方法。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要增強語感,就必須多創設英語環境。所以,我在上課時全部用英語授課,用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作為輔助手段,引導學生專心聽,然后學著說。這種方法對于創設英語氛圍,培養學生語感大有益處。其次我們還在課堂上開展各種聽說活動,充分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錄音機、投影機、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創設英語聽說情景。通過分組對話、看圖說話、復述課文、討論問題、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提高口語能力。再次,我們還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在學生中創設了英語愛好者協會,開辦了英語電臺,每周觀看英語經典電影等。在輕松愉快的聽說氛圍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外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再是學習的奴隸而是主人。
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加強閱讀訓練,深化語感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就無法傳遞真實情感,擁有共同體驗。同時閱讀是學生增加接觸外語語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躍思維、增長智力的一種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強語感的好方法。朗讀的一個重要益處就是它能夠培養學生對聲音―符號之間關系的意識,豐富口語詞匯,培養語音語調,掌握句法結構知識,幫助劃分意群,加強對材料的整體理解能力。朗讀使學生既能掌握有關知識,又能增加對英語的聽覺體驗。我們應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立足課本,通過對課本知識的歸納整理,分類比較、深化與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為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和轉化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擴大閱讀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領悟能力。
四、延伸課堂教學空間,發展語感
[關鍵詞] 英語教學 語感 英語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良好的英語語感對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以及英語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語感呢?所謂“語感”(language sense)指的是言語(parole)到意念(meaning)的邏輯轉換(logic transfer)的能力,換句話說是一種語言能力的綜合素質的反映。它含有很強的文化因素和對語言慣例(convention)的認知。當學習者對目標語的語言接觸(language exposure)達到某一設定的變量時(因個人而異),量變便引起質變,即獲得這種能力――語感。而英語語感就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語感一旦培養起來之后,所學的單詞、短語、句型和語法等都會在大腦中處于一種潛意識的狀態,當要說的時候,就能不加思索的說出來,這就是語感。
在英語課堂上,當就某一個問題提問學生:“你為什么要選這個答案呢?說說你的理由。”學生有時候會回答說:“我也說不清楚,就是感覺是這個。”其實,這就是語感在起作用。人們在運用語言時,有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而又說不清楚其原因,這其中的奧妙所在就是語感。不同的人由于語言感知能力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應當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來翻譯,因為用一種語言解釋另一種語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對應,完全準確。作為老師,我們都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英語詞句用漢語很難解釋,甚至會出現越解釋越難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做法是給出一些包含該詞、句所處的語境,而且是學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場景,這樣既可以給學生的理解以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二、有效利用英語教材中的對話部分來進行語感教學
英語教材中的對話部分主要涉及的是日常交際用語,利用英語對話來進行語感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聽相關的錄音材料,使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其次,讓學生在聽錄音的同時學習并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出在某種特定的語境中所具有的語感。然后,我們由老師進行大聲的朗讀,或要求學生進行朗讀,讀的時候一定要聲情并茂,讀出對話中所體現的感彩,并且語音語調要讀準確,從而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出語感的妙處,達到語感教學的潛移默化的功效。
比如,中職英語教材(第一冊)Unit 4中的對話(dilogue)內容是這樣的:
A: I think Chinese food is wonderful! It’s the most wonderful food in the world.
B: Yes, but I’m not used to eating with chopsticks.
A: It’s the custom. You’ll get used to it. You just have to practice.
B: What’s that on the plate?
A: That’s jiaozi. There’s meat and vegetables in it.
B: Mmm. It’s delicious and not greasy. I like it very much.
A: So do I.
該組對話所涉及的主題是A于B討論中國的傳統飲食。在進行朗讀的時候,我們可借助語音語調的升降,使學生在練習時體會出該對話所特有的情景。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指的就是通過對語言材料的反復誦讀,是可以逐漸形成語感的。對話的主要功能是要求學生在讀準語音語調的基礎上,從英語基本材料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英語語言材料的理性認識,漸漸形成因英語學習而產生的固有語感,就像電影畫面一樣鎖定在學生的頭腦中,使之在以后學英語的過程中如遇到類似的對話、句型或者相同的內容時可以立即將那種已有的語感展現在自己的思維中。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背誦一些教材中的經典對話、課文或詩歌等。學生積累的材料越多,就越能增強自己的英語語感。因此,有效利用英語教材中的對話內容來進行語感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看經典電影來進行語感教學
日常生活中,人們曾看過許多英語電影或者錄像資料,那些影片中的經典對白往往給人印象很深,就是因為這些經典對白在人們欣賞時自然地定格在記憶里,這種記憶一旦與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某一生活情景相吻合,就往往不由自主地說出來了,這就是語言深化后所形成的語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另一個重要途徑,通過看那些經典原聲影片可以促使學生因為片中的人物命運或情節去傾心地投入進去。
學生們在觀看那些經典影片的同時,既獲得了英語語言知識,又培養了在英語交際方面所必需的語感。通過看英語電影或錄像片,使學生準確完整地理解了具體情景該如何表述自己,如何盡力發揮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這對學生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培養自己的語感是十分必要的。
四、充分利用音標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用漢語或漢語拼音給英語單詞注音的現象,這往往導致學生說出來的英語,漢語味很濃,聽起來別扭而且生硬,嚴重影響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和積極性,而且不利于學生準確地聽說英語,不利于學生掌握單詞的音與形的聯系。
因此,在學生學單詞的時候,我非常注意充分利用音標來教授每一個新單詞。我經常使用彩色粉筆,將單詞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組合與其所相對應的音標一一對應起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把字母與讀音聯系起來,以加強音形聯系。我還要求學生在給單詞注音時必須使用音標,而不能用漢語。這樣堅持下去,學生不僅能順利準確地給單詞標音標或根據音標讀準單詞,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在聽到讀音或能說出、想起讀音的情況下,準確寫出或頭腦中馬上就能反應出該詞的拼寫形式,并能夠準確讀出單詞,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很有好處的。
另外,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生歧義,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人們常說的中國式的英語,是指仿照漢語的表達習慣和方法產生的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式或表達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沒有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的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表達。因此,我們還必須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這樣才能正確理解語境,正確表達思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英語語感必須經過各個方面反復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英語語感的培養與形成,是現行英語教學的一個必要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手段。我們相信,通過英語語感教學,我們能夠行之有效地完成不同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并逐步培養出學生良好的語感,使他們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都能表達出地道的英語。這就是我們進行語感教學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唐鈴.淺議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性.
【關鍵詞】困難 重要原因 語感 輕松
武緒頤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的領悟能力,是語言熟練運用的標志,是人們對語言的直接感覺,是系統、綜合的語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銳的語言領悟力。而英語語感是語言的開始發展走向成熟期的一種心理現象,是對語言的語音、語義、語法、語氣等綜合運用所自然產生的激活效應,是對語言的熟練掌握而自然形成的,不假思考的敏銳性。”語感較強的人在聽別人說話或自己說話是,能夠迅速抓住重點,在閱讀文章時能迅速捕捉信息,領會要領。可見語感對一門語言的學習十分重要。但語感的獲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下面將從四個方面淺析如何培養英語語感。
一、了解英語本地文化培養英語思維
我們知道,語言來自于生活,語言體現文化,語言的意思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例如,在英語國家中,耶穌為將他的子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而犧牲了自己,是救世主的象征。如果有人說,“You cannot be Jesus”,意思是說你不可能是救世主,如果不知道這一象征意思,自然就不可能理解說話人的意思,也就不能跟上對方的思維節奏。所以了解英語本地文化,對培養英語思維是有很大作用的。
而英語思維是一個很復雜的語言學和心理學問題,難以用語言解釋清楚,詞條上的定義是:隨時隨地都能用最簡潔的英語流利純正地表達頭腦中的所思所想。漢語才是我們的母語,當我們在表達心中所想時,從漢語到英語,這中間就有一個“思維差”。例如,漢語中的狀語通常前置,而英語中的狀語通常后置:
He bought some apples in market.
他在超市買了些蘋果。
She was cheated by her friends.
她被她朋友們騙了。
再比如,在漢語中,“讀書能獲得知識”,也說得通,但在英語中若直接說“Reading books can acquire knowledge”是行不通的,因為讀書的動作執行者只能是人,而讀書只是一種手段,英語中的邏輯主謂關系是很嚴格的,所以應該說成“One can acquire knowledge by reading books.”
這些思維模式定式的問題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英語表達,所以要注意兩種語言的不同思維方式從而為培養英語語感奠定基礎。
二、多背誦語言材料
1.也許有人認為,背誦對英語的學習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認,學英語需要背誦,這是從事英語學習的人的普遍共識,也是不少人學號英語的心得體會。任何語言的學習,在初學階段都要有一個模仿的過程,而模仿則必須以大量的語言材料積累作為基礎,有語句知識的輸入才能有能力的輸出。背誦可以強化記憶,訓練用英語思維,體會英語的語韻美,獲得對語言的感悟即語感能力,是各層次師生常用的策略之一。但正確的背誦并不是指死記硬背,而是在記憶的基礎上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以至于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是能夠脫口而出。
2.如何使背誦的效果最優化
(1)選擇經典的有代表性的背誦材料。胡文仲教授曾經說過,“誦讀的材料不要怕淺,只怕太深”。我們應當選擇易于吸收的材料,材料涉及的內容應貼近生活,具有現實性和實用性,且語言要規范、自然、地道,便于模仿和活用。如《口語3000句》一類的書,都包含了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且常用的句型大多包含在內,當背得滾瓜爛熟時,文章中的短語,句子和表達方式就會被我們內化和吸收,從而激感和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力。
(2)理解背誦的材料。背誦不是指死記硬背,而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們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查閱資料書,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通過背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3)加強背誦的活用練習。在背誦了語料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輸出。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工具,如果不用來溝通則失去了學習的意義。這種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是在不斷的 練習中得到提升的。如參加英語即興類的比賽,平時生活中嘗試著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有利于提高英語的活用能力。
三、多聽多說模仿語音語調
英語并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在日常學習中我們要盡量克服母語所形成的障礙。多聽英文歌,看英語電影,聽英語廣播,形成“灌耳音”。當聽到經典臺詞和表達方式時也可以記下來,說不定以后可以用到。在一個能經常接觸到英語的環境里,培養說英語的興趣,從而自己能夠大膽地說。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對自己說的內容負責任。如果一句話錯漏百出,則起不到學習的作用,反而加深了錯誤的印象。所以我們既要說得“準確”,又要說得“地道”,這地道不僅表現在內容上,更表現在形式上,如單詞的發音是否正確,語音語調是否有感情。
什么是語感?語感就是人對語言的領悟感應能力,是將語言訓練到熟能生巧的表現。它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英語教學有它自身固有的特點,語感便是英語教學的支點。語感強,理解力就強,聽別人說話抓得住要領,語言表達流暢得體、反應迅速,表現出來就是外語學習的高效率。那么,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呢?
一、注意朗讀背誦,培養語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字見。”這是學習漢語的方法,對于學好外語,道理是一樣的。朗讀背誦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聽說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讀、多背,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比較重視朗讀這一環節。上課時盡量讓學生多讀多背,特別要注意語音語調、意群停頓,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一種語言有一種語言的精神,而傳達這種精神的是音調,語感只能從音調中體會出來。平時要經常插一些英語小詩、諺語、繞口令句子讓學生朗讀。對于教材中的對話、段落基本上都要求學生背出,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我把朗讀背誦英語20分鐘作為每天的課后作業。為了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我們經常在班里舉行朗讀比賽,有時讓學生上臺朗讀,有時要學生把朗讀內容錄在磁帶上,然后在課堂上放錄音進行比賽。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朗讀的興致很高,他們的語感也得到了提高。
二、創設聽說環境,增強語感
1.教師上課盡量用英語授課。極力主張培養英語語感的朱光潛先生從第一節課開始,走進教室就不說一句漢語。他用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專心聽,然后學著說。朱光潛先生的這種方法對創設英語氛圍、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大有益處。當然作為英語教師,自己的英語口語必須盡量純正地道、抑揚頓挫,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感受。
2.課堂上開展各種聽說活動。盡量創設條件讓學生在英語的海洋里暢游,充分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師生雙邊活動,運用錄音機、投影儀、多媒體教室創設英語聽說情景。幽默地道的原聲錄音帶、生動有趣的畫面,特別是多媒體教室的動態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聽說欲望。上課時還通過英語值日生匯報(學生輪流)、看圖說話、復述課文、討論問題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慣,提高口語能力。
3.積極開展英語課外活動。要學好一門外語,光靠課堂45分鐘是不夠的,課堂時間畢竟太有限了。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創設更多的英語環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能力。平時鼓勵學生課后多聽英美人士朗讀的磁帶,多看英語電視節目。課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談盡量用英語進行。我們每星期有一次“校園之聲”英語廣播,每星期出版一期英語園地黑板報。星期六下午進行“英語角”活動,內容有自由會話、趣味游戲、英語講座、英語聚會、觀看《走遍美國》錄像帶等。每學期還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聽力比賽或小品表演比賽等,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使用英語。
三、加強閱讀訓練,增強語感
1.堅持課文整體教學。課文整體教學是提高學生語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環,它可以避免學生在理解文章時斷章取義。通過整體教學,培養學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思維能力,提高語言感悟能力。課文整體教學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全面把握。我在整體閱讀教學中采用四步法:(1)引導學生速讀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回答體現課文中心意思的一兩個問題。(2)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全文(時間允許的情況下)。(3)指導學生聽讀課文。(4)根據課文內容復述――采用這種方法的同時,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技巧的指導,包括怎樣提高閱讀速度等。運用這四個環節,使整篇課文不斷在學生頭腦中復現,從而使學生由理解課文、掌握課文到運用課文,不斷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