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關于高校的師德建設話題并不陌生,之所以頻頻出現敗壞師德師風的現象其中有著社會、高校等深層次原因,文章提出要把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作為高校教師教育工作的立足點、重視教師道德的崗前或在崗培訓、建立合理有效的師德評價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院校以德治教道德修養師德建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校教師與高等教育之間幾乎是可以畫等號的。高等院校的教師之所有被賦予如此高的社會地位與高校教師的職能是分不開的??v觀全國高校,沒有哪一所高校的盛名不是因為其教師力量雄厚、教師水平一流而得來的。高校教師在培養青年人才、傳承中國文化、傳播世界優秀文明中發揮了絕對的重磅作用,教師職業角色的發揮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擁有一支具有良好師德的高校教師隊伍。
一、高校師德存在的問題
我國社會主義文明不斷進步,高等院校門檻逐年降低,國民素質普遍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也不斷積極向上發展,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做到愛崗敬業,以德服人。但是在師德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偏差,不盡如人意。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一是追求物質利益,把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拋在腦后。尤其是一些已經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往往無心鉆研教材,對教學設計和為學生答疑解惑不再精心準備,敬業精神弱化,不再把培養基礎扎實、富有創造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己任,而是把精力放在到社會賺錢上。二是貪圖享樂,學術態度不端正。高校教師的第二大任務是科學研究,高校教師更應該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但高校里不乏有的老師進高校只是貪圖高校的清閑,不能專心研究學問。如果不能通過科學研究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自我學術水平,那么自然很難培養出科研能力強的學生,不能擔負起走在學術前沿,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重任。三是濫用職權、幫派現象嚴重。在大學校園里濫用職權,為自己的小團體或者親屬謀福利絕對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僅敗壞了高等院校的良好風氣還為教育質量埋下了隱患。此外,一些建校時間較長的學?;蛘邔W術成果豐厚的導師容易出現幫派現象,研究學問如果是被幫派束縛那么必然不能融會貫通、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二、高校師德建設問題的原因分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的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多種文化、多種價值觀交叉、碰撞,在磨合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一些高校教師的道德觀念和國家意識、民族意識,這也有高校教師一般教育程度較高,容易接受外來思想和觀念的原因。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中國經濟成分趨于多樣化,分配方式隨之趨于多樣化,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違背使中國傳統的無私奉獻精神被弱化,實用主義盛行,高校教師的職業理想被物欲湮沒。經濟原因只是造成高校師德缺失的一方面原因,具體原因還包括社會原因、高校內部原因和高校教師自身的原因。一是社會原因:缺乏制度基礎。我國師德建設的制度基礎從未真正建立起來,比如從來沒有哪條法律哪項政策規定師德報酬的社會收益定價制度。在物質社會,做好人是需要核算成本的,如果學校生活中講道德、高素質的人總是吃虧,或者受到排擠,而不講道德、素質低下的老師憑借走后門、拉關系從中受益,那些講道德、高素質的老師必定對自身道德產生懷疑,進而向不講道德、素質低下者靠攏。二是高校原因:缺失監督機制影響了師德建設。高校教師的自主性比較強,高校對教師的監管就不可能面面俱到,道德監督就存在較大的漏洞,學校領導或同事為了不“得罪”人,監督意識特別差,只要不是影響特別惡劣,一般聽之任之。此外,目前國內高校的科研風氣較重,很多學校不根據自身特色和當地特點辦學,大肆搞科研,根本不講師德標準,單純看重科研成果或者教學任務,對師德建設毫無管制,使很多師德問題愈發嚴重。三是自身原因:缺乏對學生的關愛影響了師德建設?,F在很多高校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關愛,不愿毫無保留地獻身教育,用自己的心血和專業知識為青年人鋪墊成才之路,而是為了追名逐利,忽視學生的學業進展和思想道德發展,不能有效幫助學生發掘自身優良品質,陶冶高尚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舉措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不僅要求高校教師在課內承擔起道德育人的責任,還要求高校教師在課外也能夠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一)高校教師自身政治素質要過關
高校教師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指導自身,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正確的物質利益原則。具體表現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貫徹《教師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規文件的精神,按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
(二)高校要重視對教師師德的培養
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的環節具有復雜性和群體性的特點。由于每個人的道德水平都是不同的,高等院校要自覺承擔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建立健全師德培訓檔案,明確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和方向,幫助新老師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并分階段整頓全校師風師德建設。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師德評價監督機制
有效合理的師德評價監督機制要做到客觀、易操作。采用公開透明、多種渠道、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法,有效實現師德建設的自律與他律的互補。教德的評價監督可以根據上級對下級的評價、同級之間的互評、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三個梯度進行。
(四)建立必要的獎懲機制
教育機構和高等院校的職稱評聘、職級晉升、工資提高、深造機會等都對教師充滿誘惑,如果把師德建設與之掛鉤就一定會激勵高校教師不斷改進教學、關愛學生、提高自身素質,使整個高校教育呈現出活力。對于那些不思進取、不守師道、把教書育人天職棄之一旁的教師,及時給予更換、警告、懲罰或者辭退處理;對于愛崗敬業、德高望重的教師,要在福利待遇、住房補貼等方面給予關懷,避免“劣幣逐良幣”的悲劇現象發生。
參考文獻:
[1]陳倩.淺談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J].教育藝術,2012年4月刊.
[2]屠火明.地方大學師德建設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
作者:武亞楠 單位:三亞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