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體育現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越來越豐富,但受到生活水平、地區交通、教學觀念等因素的限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存在很多亟須解決的問題,學校應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找準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克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結合地區學生實際需要,建立健全有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本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等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市為例,重點探討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體育現狀,并提出相關針對性解決措施,以期促進體育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經濟欠發達;農村小學;體育現狀;教學理念
1前言
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因此,發展農村地區的教育事業,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傳統的農村教育過程中,教師為提升農村學生綜合競爭力,主要偏重培養學生語、數等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體育教學,甚至部分農村小學直接用語、數等專業課程代替體育課程,影響了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保山市處于我國云南省,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代表,研究其體育教學現狀,對提升我國農村地區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鍛煉學生強壯身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2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保山市四縣一區45所中心小學。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查閱法
查閱保山市相關文獻資料,確定選題,借助網絡平臺,查閱歷年來保山市農村小學體育活動開展情況[1]。
2.2.2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小學教師發放問卷150份,共回收150份,有效率100%;采取實地考察法、訪問法,采訪小學校長、各科專業教師、體育教師、學生、家長共50名等,詢問其體育課程設置情況、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技能等相關問題。
2.2.3統計方法
Excel表格和相關統計軟件。
3調查結果分析及探討
通過整理150份調查問卷、50份采訪資料,可以得出體育基礎設施現狀、師資隊伍組成情況、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等方面的結果,如下所示:
3.1體育基礎設施現狀分析
在被調查的45所中心小學中,其體育基礎設施基本不完善。表1體育基礎設施情況可知,45所中心小學中有30所只有1個籃球場地,其所占百分比高達66.67%,乒乓球場地只有1-4個的小學有28所,占62.22%,沒有田徑場的小學有31所,占總數68.89%,因此,農村小學體育基礎設施現狀堪憂,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著體育事業的發展[2]。
3.2農村小學體育師資隊伍分析
在被調查的45所小學中,共有135名體育教師,綜合教師專業、年齡層次、教師學歷等三方面的內容。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年齡層次結構較為合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所占比例為77.77%,但其他專業教師和兼職教師所占比例較大,達69.63%,說明體育專業畢業的教師較少,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多層次需要[3]。從教師學歷的角度分析,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專業教師較少,僅10名,雖然專科教師所占比例較大,但兼職教師較多。綜合以上數據,可以得出:農村小學師資隊伍仍有待加強[4]。
3.3體育課程設置情況分析
數據分析可知,當學生處于學習壓力小、課程少、作業少的低年級段時,其體育課程開設的節數較多,一般為3節或4節,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但升到學習壓力較大的高年級段時,不會再開設4節體育課,大部分都只開設2節。
4對策與建議
4.1加大對體育教學的投資力度,完善相關基礎設施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體育教育開展過程中,學校發揮好其自身作用,積極獲取政府投資,加大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建立健全體育基礎設施,通過借助社會融資等渠道,完善學校田徑場、籃球場建設,購進諸如標槍、鐵餅、鉛球等一類的體育器材[5]。此外,學校可以發動教師和學生,利用當地材料,設計合理的體育器材,為學生更好地鍛煉創造條件。
4.2重視體育教學管理,更新體育教學觀念
體育鍛煉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的身體素質也不會在幾堂課中得到顯著提升,而需要通過日常鍛煉和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學校和教師必須更新體育教學觀念,借助科學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熱情和興趣。學校應合理設置體育課程,整合體育教學內容,健全合理的體育教學體系,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教師可以豐富學生體育教學活動,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不斷挖掘學生體育潛能[6]。
4.3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綜合水平
師資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著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學校應建立起良好薪酬體系,吸引廣大教師和大學畢業生前來就業,并制定有效的評價機制,加強對教師管理力度,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指導教師日常教學程序,更好地開展各項農村體育教學活動。
4.4以教育均衡發展為契機,縮小城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
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以人為本,下決心真正解決嚴重失衡的城鄉教育投入和教育資源配置問題[7]。從政策引導、經費投入、硬件設施、師資隊伍等方面做起,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也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建立和諧社會的基礎性一步。
5結束
綜上所述,通過調查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體育現狀可以發現,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引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學校必須扮演好發展體育事業的主力軍角色,通過尋求政府和社會的幫助,加大對體育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建立健全學生體育鍛煉平臺,為順利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提供堅實基礎。重視對體育教師的培養,引進具備豐富經驗的體育教師,提升體育教學的實用性和規范性,利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改變學生和家長對體育的看法,逐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性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將體育延伸到學生日常學習,挖掘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潛能,拓寬農村學生就業途徑,促進學生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守信.黑龍江省農村中小學冬季體育現狀的調查報告———對尚志市、五常市、延壽縣部分農村中小學的調查[J].冰雪運動,2015,37(3):46-49.
[2]姜明,秦永祥.回族地區學校體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平涼市回族鄉為個案[J].湖北體育科技,2015,(3):273-276.
[3]李海軍.高師小學體育教育專業視域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22):89-90.
[4]高松山,金小飛.農村中小學學校體育現狀分析與改革策略———以武陟縣嘉應觀鄉為例[J].體育時空,2014,(11):54-54.
[5]孫登鳳.江蘇省新沂市城鄉小學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的對比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1):114-114.
[6]管麗坤,彭鳳佳.雅安市合江中心校不同學段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比較研究[J].體育時空,2014,(9):28-28.
[7]翟博.教育均衡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