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習慣培養的小學體育教學新思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只以提升學生體育成績為教學目標,還應當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全面提升小學生體育素質。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進行體育學習時往往存在著多種學習弊病,如紀律性差、自制力差、自覺性低等缺點。教師的主要任務便是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多種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這些缺陷進行彌補與完善,有效地促進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體育;習慣培養;教學思維;策略
想要培養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良好習慣,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整體特點,在小學體育課堂的方方面面改進教學計劃的安排與實施。把小學生體育習慣培養的教學內容深入到小學體育課堂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從多角度提升個人水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保證體育成績穩定的狀態下,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此促進體育教學中學生思想與身體素質能力的綜合進步。
一、關注教學細節,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應從教學課堂的教學各個過程入手,建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規矩”,遵守規矩便是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規矩來源于課堂的方方面面,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關注,讓學生從細節中體察到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感受到良好習慣帶給體育課堂以及個人的影響,促使學生更好地踐行良好行為習慣。
(一)抓列隊紀律,促良好習慣養成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體育學科在小學階段較低的學科地位,在體育課程的開展中學生往往過于散漫,首先便體現在體育課堂的隊伍排列中。大多數學生會根據他們彼此之間的熟悉程度,選擇關系要好的同學進行組合站位。這種站位形式過于隨意,缺乏教學專業性,不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體育教學指導。因此,教師應當安排明確的隊伍排列。由于學生散漫的性格,他們往往會大聲說話,甚至嬉笑怒罵,不利于體育課堂良好氛圍的形成。教師除了自身監督以外,還要設立層次管理制度,通過各行各列的分管,對學生進行監督。對自制力差的學生,教師應約他們進行談話,合理約束。違反紀律特別嚴重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嘗試合理的深蹲等。以各種方式約束學生的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抓器材取放,促良好習慣養成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到多次的體育器材取放過程,教師也應注意學生在器材的取得與放回過程中的良好習慣培養。大部分學生缺乏集體意識,在取得或放回體育器材過程中會不按順序進行,甚至是直接亂扔在器材室中。對于這種亂取亂放的行為,教師要在器材取放之前就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器材取放要求,讓學生在取器材時按照先后順序,不要對其挑挑揀揀。在歸還器材時,要放在器材分類區的本來位置上,如果有損壞的器材,就要求學生將其放在相應的位置,以便修理人員進行及時的修理,而不是將它混入于其他器材中,導致器材混亂無章。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這些細節之處,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安排合理訓練,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踐行
進行體育學習與鍛煉的主要目的,便是通過體育運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各項能力。教師可以從對學生的體育訓練安排上,注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踐行。
(一)合理安排訓練強度,增強體育意識
要想通過體育訓練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就要求教師首先有針對性地安排體育訓練時間與強度,讓學生有規律地進行體育訓練,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比如,根據小學體育課程內容的強度與能力需要,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課上或課下的體育訓練任務。以多種項目都需要的素質能力為例,讓學生在每天的大課間時間,安排多種訓練。例如,球操,環繞跑等,增強身體素質能力。把學生安排在大課間期間進行有目的的訓練,既不耽誤學習時間,又能充分保障有氧運動的時間。學生可以繞操場或小廣場進行15分鐘以上的跑步強度。教師在課堂對學生的跑步記錄進行統計,對持續堅持的學生給予嘉獎,讓他們一直堅持這樣良好的體育習慣,保證自身身體素質的提升。還可以在每節體育課開始前讓學生隊伍繞操場進行慢跑,并進行幾分鐘的深蹲、仰臥起坐、蛙跳與俯臥撐等方面的訓練。通過日復一日的訓練,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育意志,還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能力。
(二)滲透學科相關知識,掌握運動技巧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涉及到了多種體育項目的教學,教師應針對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正確的體育運動技巧,以便開展高效的體育運動。比如,足球項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親身演示如何用腳控制足球,后衛如何以正確的姿勢防止進球,手部、腳部與身體的細節與角度都應注意。教師應當積極普及這些運動過程中的知識,讓學生掌握運動技巧,形成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保證體育教學的高效性。
三、開展多類游戲,注重學生良好習慣意識的形成
體育游戲競賽的開展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讓他們能順利地完成游戲或競賽,提升體育實踐能力。在學生進行項目比賽時,由于大家對勝利的渴望與追求,可能會導致同學之間產生矛盾,不利于體育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教師可以設計體育游戲,增強他們的團結與友愛意識。比如,綁腿單腿跑的游戲。讓學生四五個人結成一組,個人與他人的左右腿用繩綁起來進行小組比賽跑。這個過程,可以促使學生的團結力與凝聚力的形成,幫助學生養成在體育學習中的良好行為習慣。以足球項目為例,在進行體育競賽時,會出現成員之間的身體碰撞、搶球、故意推人等多種犯規行為,這種行為不利于體育項目的良性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設立體育競賽,在競賽中給予學生嚴格的監督,及時發現競賽中所存在的犯規問題,并且給予犯規學生適當的約束行為。比如,清掃足球場、暫停參與比賽等。通過這種有力的監督,有效減少了學生在體育競賽中的不正當行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競賽習慣,促使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樹立良好榜樣,注重學生良好習慣意識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事物感到好奇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他們善于模仿他人的行為。所以,教師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模仿與借鑒,幫他們找到正能量的支撐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梢酝ㄟ^體育競賽進行榜樣的確立,像我國的劉翔、姚明和李娜這些優秀的運動員,他們具有較高的品質精神與行為修養,這些恰恰都來自他們在體育上所堅持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述這些人物事跡并宣揚他們的精神,以此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挖掘實際生活中的榜樣。例如,在體育課堂中表現較好、競技能力與訓練能力突出的學生,他們都可以作為大多數學生的榜樣。班級內部善于足球運動技巧的學生,教師可以與之溝通,讓他們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經驗的分享,分享自己為運動所做的一系列準備,從每天堅持跑步及在課堂上認真學習比賽技巧等等。這些點點滴滴無不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良好習慣的堅持。教師可以將這些良好的習慣意識傳遞給其他學生,其他學生為了能掌握更好的足球技巧,也會約束自身行為去踐行良好的習慣。在課堂之外,教師應建議家長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將這種習慣培養深入家庭之中,積極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地區舉辦的體育活動。比如,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多種項目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家長注重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意識的引導,幫助學生領悟良好習慣對自身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去踐行良好行為習慣,完善自身能力,提高體育綜合素質。
五、建立高效評價機制,深化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意識
小學階段體育教學中,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能靠教師強制,而是通過正確引導,給予學生心靈的啟迪,讓學生自發地去遵守體育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針對這種合理的習慣引導方式,最合適的一種教學模式便是建立高效評價機制,讓教師通過鼓勵與表揚甚至適當的批評與評價,端正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促使其內心習慣意識的形成。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深入觀察每個學生的行為與表現,除了觀察他們的體育技能掌握程度,還要關注他們在體育訓練與競賽過程中的行為習慣,看他們是否符合體育標準與道德底線。對在比賽中犯規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嚴肅的批評,還要給他們適當的約束措施,促使其他學生自覺約束自身的行為。例如,在進行體育訓練時,對部分偷懶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安排強度稍強一些的體育學習任務,讓他們反思自身行為,促使良好習慣意識的養成。除此之外,在進行體育技巧教學時,對于某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積極的鼓勵與指導,幫助他們盡量掌握技巧,完成訓練任務。對于在體育競賽中獲勝的學生,教師就應做到賞罰分明,給予合理的獎勵,當眾表揚他們。幫助他們建立在體育學習中的自信心,促使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進行體育比賽,在比賽中不靠投機取巧,而是靠自身真正的實力去贏得比賽的勝利。根據這種高效評價機制,要求教師定期開展教學總結,對學生進行整體的評價,讓他們意識到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就要將這種習慣意識深入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小到從隊伍的站位與器材的取放,大到學生在比賽訓練中的規范行為,都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通過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促進體育教學的不斷進步,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高靜.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集體效能[J].科技信息,2011(22):58.
[2]黃福英.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激趣策略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1(22):58.
[3]包玉書.試論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0):77.
作者:江伯炎 單位: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中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