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最顯著的特征,即其自身教育方式的潛在性與間接性,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一種創新與改變,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中逐漸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使其在自由、開放的隱性環境下自覺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并指導自身的行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較于大學生顯性教育提出的一個概念,即以大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以當代大學生群體的身心特征為依據,利用間接滲透式的教學方式并通過營造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從而達到引導學生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思想的目標,并實現指導其道德、意志、行為目的的教育方式。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把握:首先,從教育對象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因此,教育者應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及其所處的生活、學習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從而為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分析,可以看出資源開發對隱性教育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相較于顯性教育模式,其教育時間、空間都不受限制,這是隱性教育的優勢。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具有分散性,資源可利用性需要教師進一步確定,同時教育環境與氛圍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這使得隱性教育也存在一定難度。最后,從隱性、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具有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顯性教育中包含著隱性教育的作用與內容,隱性教育促進著顯性教育的開展,二者都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作為共同目標。
2當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開展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成功、寶貴的經驗,但仍存在需要進一步深化提高的地方,以實現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提高:
2.1教育主體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其一,目前,部分教育者未從思想上重視隱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對隱性教育的了解不足,使其難以在實際操作中發揮作用,并且沒有打破傳統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模式,教學理念陳舊,部分實施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學校對其實效性并不重視,只是完成任務式地進行,這對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深化發展以及教學實踐的完善都非常不利。其二,由于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不僅需要教育者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專業的教學技能與手段,同時還應要求教師自身的人格、品德等具有較高水平,并能夠以身作則感染學生,而部分教師在這一方面還需繼續加強。
2.2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較弱
教育作為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特征的工作,其教育成效往往需要經歷相當一段連續時間的培養才能體現出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隱性教育方式與顯性教育方式一樣,都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并經歷一段過程,使學生在反復、連續接受教育后實現預期目標。但是,當前各高校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隱性教育的連續性較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3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
有效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即充分開發與利用大量的隱性教育資源,通過結合校內、外的各種隱性資源滲透到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搭建隱性的、間接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平臺,能夠有效地全面調動各方教育力量從全過程動態化地提高教育成效。然而,當前在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仍為得到充分、有力地支持,一方面,部分高校在進行隱性教育時未能從校內的角度從精神文化與物質的層面加強教育影響,可開發的空間仍然較大。另一方面,從校外角度來看也未將可用資源充分開發出來,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教學中,通過創設真實、豐富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社會實際出發,了解現代社會各方面發展情況以及民情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從思想道德層面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與價值觀念,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實現校內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完善和延伸。但是,據相關調查了解,大部分高校對社會實踐活動并不重視,沒有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參與機會,使得隱性教育的作用受限。
3加強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對策
當代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與復雜性,其良好開展需要廣大教育者從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過上文對當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下面提出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相應對策:
3.1以“生活化”的原則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教育即生活”這一觀點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所提出的,在教育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育與實踐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得到了廣大教育專家、學者的認可。思想政治教育同樣與實際生活不可分割,不僅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還是指導人們生活的科學理論。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正以其獨特的形式對“生活教育”這一理念進行了良好的詮釋,因此,教師應從教學理念、內容、方法三方面促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活的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理念上,以“以人為本”作為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轉變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或社會要求為依據,使自身在主體地位中滿足個人發展需要,并實現全面綜合發展。教師應從思想意識高度認識到學生作為人其自身的價值與地位首先需要被尊重,以實現其自由發展作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方法上也應以大學生的思想特征及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通過思想教育解決其遇到的實際問題,加強其在教育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從而自覺、自動地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化到自身認識層面中,并指導自己的行為。在教育內容上,以貼合大學生實際生活以及其關注的問題作為隱性教育內容,如學生戀愛、就業問題等,以其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實例等作為隱性教育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內容作為實際生活中的組成內容,同時教師應注意在開發教育資源時結合現實生活,突出生活本質,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在教育方法上,以“貼近生活”為基本原則,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促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生生活提高自身的滲透性。
3.2充分開發校內、外的教育資源
校內隱性教育資源主要包括物質與精神文化兩方面的,其中物質方面主要指校園自然、人文環境中存在的教育價值,優美高雅的校園建筑不僅具有審美價值,還能從精神、人格、性情等方面陶冶學生,塑造其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提高校園物質環境的時代性、科學性與教育性,使其融合歷史文化與教育價值,如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等場所,長期潛在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精神文化方面也具有十分豐富的隱性教育資源,如師生關系、校園氛圍以及專業特色等,校園的整體精神狀態對學生道德、精神的影響不可忽視。首先,在社會實踐中切實有效地挖掘隱性教育資源的價值。第一,高校需要重視與各級政府以及相關教育管理機構的溝通交流、合作共贏。高校應當針對當下社會出現的重要問題與新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持續改進、創新并完善社會實踐的理念、內容與方式。第二,高校需要加強社會實踐基礎建設,深化社會實踐的時代特色,建立完善的長效機制。此外,高校還需及時地建立健全社會實踐的考核與評價體系。其次,在社會實踐中真正地發揮吹隱性教育資源的價值。第一,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采用科學、合理的實踐方式與實踐內容。例如,為弘揚民族精神,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高校可在暑假開展與革命歷史、民族奮斗等內容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參觀歷史博物館、各類紀念館以及革命根據地的方式,讓學生們在假期中不僅放松了心情,同時也會切身地感受到我國先烈偉大的革命傳統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奮斗信念。
3.3從制度角度出發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
建設好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并保持持續的改進與完善,不但可以有效地約束學校內部師生的學習、生活等日常活動,同時也可以在校園文化的建設當中重點體系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與關鍵作用,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保障。建設好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主要目標則應注重符合“與法律法規相協調、與高等教育全面發展相銜接、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適應”的規章制度的建立,并將高校校園生活的每一點都盡量包含其中,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切實有效地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行為等相融合,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在實際的工作中,高校需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其切身利益等方面,秉承“學生為本”的理念,提高學生在制定校園管理制度中的參與度,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于校園管理制度的認同感。同時,高校應當將“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有機地相融合,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明確獎懲標準,在教育學生時充分地發揮出制度的重要作用。
3.4提高教育主體的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機結合已經十分普遍,在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應積極利用新技術提高教學水平。因此,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利用豐富的新媒體教學平臺與手段,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生活的各方面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影響。新媒體環境下容納了海量各類資源,教師合理、科學地利用資源不僅能夠擴大教育影響范圍,還能夠利用學生熟知的媒體形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教育的親和力與社會化程度。同時,由于網絡環境中的資源良莠不齊,一些負面的、錯誤的信息會誤導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大學生的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也帶來了很大阻礙。因此,教師應主動積極地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利用新技術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綜合素質:一方面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利用網絡媒體的能力,將隱性教育轉變為學生熟知和感興趣的方式,為隱性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如了解當代大學生經常應用的博客、微博、論壇等軟件,還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的方式定期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等,切實將隱性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另一方面,正視網絡輿論帶來的影響,從正、反兩方面加強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此外,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思想道德水平,以身作則,從自身的思想態度、生活方式以及政治態度等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行影響,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道德品質。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難,隱性教育方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手段與途徑,并且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以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為依據,并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征,針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可行的對策,從而促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更加系統和科學,并與顯性教育相結合,共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
作者:姜焰凌 單位:昆明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