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對策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大學生接受信息的范圍從本國逐漸延伸到全球各個地區,他們能夠從互聯網上獲得多元化的信息,這種現象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權威性受到了損害。在高校內部,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核心途徑。但是網絡上的低俗信息、色情信息、封建暴力等不良的言論都可能會對大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而且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思想道德品質沒有受到良好的引導,這是對于高校的思想教育的強烈挑戰。
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要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切實的把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加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大學生思想的矛盾性。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已經基本接近于成年人,而且隨著他們大腦神經結構的發展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但是高校思政教育人員也應該認識到大學生還是屬于孩子,生理方面雖然已經完全成熟,但是心理思想水平還沒有跟上來,處于持續成長的階段,他們對于知識有所渴望,但是沒有豐富的儲備。他們渴望變成人才,但是還沒有完全的成才。總的來說,大學生的心理水平還不夠完善,思想還沒有絕對定性,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就需要思政人員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且大部分的學生并沒有經過實踐的鍛煉,容易使得他們的思想脫離了實踐層面,他們的心理具有比較強的主觀片面性。
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在實際上是落后于他們的生理發展水平的,而且他們的認識能力也遠遠超過他們的實踐能力,沒有足夠強大的自制力。這就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呈現有很強烈的矛盾性,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比如在選擇獨立自我和集體意識方面,和他人相互尊重的方面,求知欲強和懶惰懈怠的矛盾,自我的獨立和依賴性之間的矛盾等方面。大學生思想的多樣性。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的轉型期,在這個轉變的階段中涌現了多元化的思想浪潮,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性以及所能夠選擇發展的空間非常豐富,逐漸表現出多樣化發汗的趨勢。即使是同等年齡、同一班級的學生,都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社會發展的速度是十分快的,變化改革的速度也需要大學生提升自己的接受能力。作為茁壯成長的青年一代,大學生的思想心理都還沒有完全鞏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大學生思想容易出現變化,這一點尤其的突出,他們的思想往往都位于某種浮動的狀態,比較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沖動因子比較活躍。大學生思想的批判性。當代的大學生比較注重自身的獨立性,作為一個非常活躍的群體,他們能夠快速的吸收新鮮事物,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運轉迅速,比較注重于自我的抒發和發展,對于目前社會上的各種問題都有著自己的觀念。他們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有著一定的理性判斷和選擇能力,批判性思維逐漸增強。但是雖然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比較高的,但是他們所缺乏的是對于現實和真偽的辨別能力,他們中的大部分自小生活比較優越,對于自身的各種情況較為敏感,比較難以接受長輩的教誨和指導,甚至有的情況下會顯得比較偏激,不能夠健康的發展批判性思維,需要高效思政人員進行幫助。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分析
了解大學生需求,滿足合理需求。人的行為總是具有某種目的和方向的。大學生的需求表現了他們行為的愿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應該充分的了解大學生的需求,充分的利用動力機制來引導大學生培養健康正確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高校需要對于學生培養機制進行持續性的探索和研究,不斷地加強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保證他們能夠滿足社會的要求,投入到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之中。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應該平等的看待大學生,盡量的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群體,對于那些暫時還沒有條件滿足的需求,要跟他們做好思想工作,盡量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沖突和矛盾。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應該通過大學生的需求看清本質,分析他們的深層需求。這對于思政工作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了解大學生的內心,熟悉他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間的關系。再次,對于需求落空的情況思政人員要及時的進行疏導,需求和現實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百分百的重疊,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學生都是獨身子女,自尊心普遍較強,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都有著一定的競爭意識,不是十分懂得放棄和取舍的分量。思政人員就需要及時地跟進,化解他們由于需求落空所造成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和溫暖他們。注重個體差異,選擇因材施教。生長環境的差異以及其他方面的差異,都會導致大學生個體之間的心理和思想的差異。高校思政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針對于大學生個體進行深入的個體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集體教育是必須的,但是個別教育也不容忽視。思政人員需要了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集體的思想教育工作之外,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區別對待,從而使得大學生思政教育能夠實現了統一的目標。
注重個體差異,選擇因材施教是完全符合大學生心理認知的客觀規律的。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體系中,不僅要重視所有學生共性教育,還需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全面且細致的了解熟悉每一個學生,開發出他們獨特的潛能和閃光處,逐漸的將他們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發展他們獨特的個人優勢,提供發展進步的平臺,形成健康高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更新思政教育理念,擴展思政教育范疇。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內,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在理念層面上,都是采用的問題管理的方式,教育所帶有的行政色彩是比較強的,比較關注與思政教育的外部管理,同時也就忽視了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啟發以及個性化教育。從本質上看,思政教育的對象主體是學生,應該實現以人為本,將學生作為工作的重點。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員應該更新教育理念,確定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的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為他們服務,對他們關懷,幫助他們實現更好地發展,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態態度。思政教育的范疇也需要得到擴展,在現代高校中,單純的思想教育已經不能夠滿足思政教育的工作要求的。高校應該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將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作為核心,從此出發,將其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設中去。高校還應該加強思政教育活動的特色,吸引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通過科學的方式來向學生介紹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完善,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政教育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應該和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在一起,涉及到他們的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
構建思想政治激勵機制,加強和學生的互動。高校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構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學校能夠設置豐富的活動,比如對于學習優秀和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方面的雙重獎勵。在激勵機制中,一定要保證結果的公平公正,才能夠通過該目標來鼓勵學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專長,不然學生會失去的競爭動力。高校還能夠建設論壇,思政人員能夠在校園論壇上和學生進行互動,了解他們存在的困惑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懂得學生的心理,滿足他們合理的生活、學習需求。總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終極目的就是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培養他們健康合理的思想政治品德。人們思政品德的培養和鞏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思政教育人員需要將教育工作滲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果,將正確的積極地思想理念傳達給學生,讓他們在摸索的過程中得到科學的引導,養成自身的思想意識習慣。
作者:吳紅君單位:川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