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前教育社會實踐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農村教育 “三教”結合 經驗 探討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農村教育在國家九年義務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農村小學教育又是整個教育的關鍵和難點。要搞好農村小學的教育,必須實施“三教”結合的教育體系。現就農村教育的“三教”結合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膚淺看法:
1 農村教育的現狀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當前很多的農村教育,特別是那些貧困、偏遠山區的農村教育現狀相對十分滯后,學校、家庭、社會相應的機構管理還不完善,三方面協調乏力,教育活動相對獨立,沒有形成很好的互動平臺,一些活動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合力未能同步,出現了“5+2=0”的現象,即學校五天教育的正面效果與雙休日的負面影響相抵消。為了強化農村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農村迫切呼喚一個強有力的全民育人教育體系盡快形成。
由于很多農村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教育力量各自為政,不從整體利益出發,甚至施加不同的教育影響,已經產生了內耗和反作用力,使得教育力量相互抵消,以致產生了影響教育的整體效應。
針對農村教育的這些不合理、不科學情況,要使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正規、科學化地健康發展,構建和積極推進“三教”結合的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2 “三教”結合的重要現實意義
“三教”結合,顧名思義,在《教育學》中的概念就是指學校、社會、家庭三種教育力量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溝通,育方向,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社會教育為依托,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以提高教育活動實效。
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宏偉藍圖,需要培養千百萬符合社會要求和時代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要充分發揮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各自的辦學優勢,使三方面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優勢互補,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形成教育的整體合力,使全社會共同承擔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任務,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三教”結合的教育體系必將在農村教育中越來越發揮其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
2.1 “三教”結合的教育體系有利于育的方向。在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這“三教”是密切聯系,缺一不可的。家庭、社會、學校的教育雖然在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環境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少年兒童的成長中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他們的教育對象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只有三方面教育有統一的指導思想,有共同的目地和愿望,才能有利于促進少年兒童地健康發展。事實已經證明,實行家庭、社會、學校“三教”結合,既能弘揚當代教育的創新精神和少年兒童成長成才發展的主旋律,又能展現了從縱橫內外全方位共同培養新人的創新歷程,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包括家教活動)和社會實踐三大渠道育人,體現了當代教育“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2.2 “三教”結合的教育體系有利于發揮教育的互補作用。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教育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各自都有其獨特的作用,他們彼此不能相互代替。三者只有相互協調,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多渠道一致影響的疊加效應,才能取得最佳的整體教育效果。
2.3 “三教”結合的教育體系有利于教育的完整銜接。“三教”結合使教育在橫向空間上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使學校教育與社會要求有機地銜接起來,有助于克服教育和社會發展相脫節的現象,建立教育社會一體化教育體系。在縱向時間上延伸至人生的兩端,把學前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直至老年教育銜接起來,形成終身教育網絡。
3 “三教”結合的經驗探討
家庭、社會和學校有著共同的責任確保學生們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并在生活中獲得成功。因此,家庭、教育工作者、社會和社會服務機構必須共同承擔義務,促進“三教”結合的教育體系,為學生們提供它們需要的支持和幫助,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孩子的教育問題,特別是農村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代社會的一個大課題,需要發揮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科學教育,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在幾十年來地不斷學習、探索、研究中,雖然嘗盡了“酸、甜、苦、辣”,但我并沒有畏難,始終在努力地探索、總結著。為了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現就農村“三教”結合的基本形式,在形成教育整體合力,建立合作關系上的一些膚淺的個人經驗,和同志們探討如下:
3.1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導向和樞紐,它受國家、社會的委托,是專門培養教育人的場所,有受過專門訓練、懂得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師,通過專門的教育媒介,按照國家和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為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發揮培養人的主導作用。因而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