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全民健身的看法和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太極拳 創新發展 梳理改進
24式太極拳從1953年的創編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隨著對學習太極拳的深入和傳播太極拳興趣的不斷增加以及太極拳功夫越來越深,大家開始對24式太極拳在練習和實戰應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看法,認為24式太極拳需要進行創新發展,應適應現代人們健身和提高太極拳實戰應用的需要,每一招每一式都應該與實戰應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中國武術能有現在的國際影響力,可以說太極拳功不可沒。外國人學練太極拳一般都是從24式太極拳開始的, 24式太極拳作為學練太極拳的基礎已經成了范例,在傳承過程中往往被教拳者當作入門工具。通常是掌握了基本招式后,便不作深入研習,忽視了對各個招式的深入研究,沒能真正掌握其應用方面精髓,致使現在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傳統的24式太極拳的內容比較空。因此,有必要對24式太極拳進行創新發展,以便適應時事的需要。
一、24式太極拳的起源
關于太極拳起源的傳說有很多種,但24式太極拳的來歷卻非常明朗。24式太極拳是后推行的簡易太極拳套路。為了便于在廣大群眾中推廣太極拳,1956年國家體委組織部分專家,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去繁難和重復的動作,選取24式,編成“簡化太極拳”。至于傳說中的太極拳由張三豐創編,完全是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據考證完全沒有歷史依據,說張三豐是太極拳的祖師完全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說法。還有其他幾種說法,也都列出了太極拳來源的依據,各有各家的說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近代的太極拳來源還都傾向于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由陳王廷創編并傳承于世。
二、24式太極拳的傳承
24式太極拳從創立之初的一個原則就是要便于傳承,受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廣泛的使用視頻資料,換言之沒有統一的動作示范,致使現在的24式太極拳在練法上五花八門。不同太極拳門派對同一個動作的理解和練法出現了分歧,尤其是經歷了的沖擊,是24式太極拳中僅有的競技性東西變的更少了。臺灣的武師廖白就說過這樣的話,“大陸的太極拳沒有實戰的內容,全部都是花架子”。為了證明大陸的太極拳不是沒有真功夫,陳式太極拳傳人陳小旺還專程去臺灣和廖白進行了半公開較量。結果是陳小旺用實際行動給廖白上了一課。大陸的太極拳在實戰方面不是沒有高手,只是掌握真功夫的人太少了。
三、24式太極拳的創新和發展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落戶就要挨打。臺灣的廖白給我們敲醒了警鐘。面對我們傳統的東西必須繼承和發揚好,做到與時俱進,同時做好創新和發展,把24式太極拳中每一招式中包含的競技性內容練到極致。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經常有練太極拳的人來中國挑戰,如果武術發源地的中國在競技性對抗中技不如人,再說中國武術有防身的功能,怎么能讓人信服。
現如今的24式太極拳由于受人們現在的思維束縛,其競技性在傳承過程中已丟得所剩無幾了,必須進行創新和發展,調整傳承策略,使熱愛競技性太極拳的人能學到真功夫,以免過了若干年,外國人用我們的東西來打我們,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現在電視轉播中的被公認的幾大武術比賽很少有中國人的身影,能代表中國的武術賽事就更沒有了,這對于一個武術發源地的中國來說難道不是悲哀嗎?說什么高手在民間更是難以服眾,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民間高手不服專業隊的練武者,于是從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民間高手的選拔,然后來到了擂臺之上與專業選手對陣,結果是民間高手的抗擊打能力差的很多,抵擋不了專業選手的連續進攻,結果是專業選手占了上風。但民間高手覺得受比賽場地和規則的限制,他們的功夫沒能完全發揮出來,才導致落了下風,到底是民間高手的功夫高還是專業隊員的功夫厲害一直存在爭議。不論是哪一方厲害,我們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對24式太極拳進行創新和發展來適應時代的需要。
四、總結
練習太極拳的人無不以以追求健康和競技為目的,追求健康是基礎,追求競技是更高層次的要求,在通向競技的道路上有時會感覺迷茫。如果將通往高級階段的道路分步實施,那么每個人都會將個人的最大潛力發揮出來。練習太極拳每到一個階段都會有一個階段的感悟,進而找出理論來指導實踐。起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套路上、基本功上下功夫,正所謂的“卸力”階段,這個階段功付出的努力越多,以后領悟太極拳的能力就越深,能成大器的希望就越大。提高階段為漸悟階段,經過起始階段練習,結合推手訓練,會有很大進步,同時也會遇到很多難解的技術問題,甚至會有退步的感覺。主要表現為對勁路運行的路線、方向運用不能得心應手,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有的練習者可能一生都不能真正入門。最好階段為登堂入室階段,窗戶紙一旦捅破,頓悟太極拳圓轉運動之本意所在。修煉過程中,作到處處符合規矩,有時甚至是脫規矩而合規矩。
近百年來,由于火器的演進,太極拳在戰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小, 注重太極拳健身功能逐漸成為太極拳發展的主流方向。太極拳運動主流方向的轉變, 使得太極拳的發展方向更加多元化。太極拳健身功能不斷被強化的歷程, 使太極拳的武術本質有被異化的趨向。太極拳武術本質的異化必然使太極拳所承載的諸多功能失去依附的核心, 最終也會削弱太極拳健身功能的充分發掘。
參考文獻:
[1]金春霞,黃彥軍.新時期太極拳民間組織生存和發展思路探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9)94-96.
[2]李鋼,尹劍春.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5)79-82.
[3]宋樺,高立.二十四式太極拳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影響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5):42-45.
[4]肖偉,近十年來太極拳理論研究現狀分析與對策[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8):32-34.
[5]鄭松波,楊宏.太極拳健身因子提煉與應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6)28-32.